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广东国有大行:下半年信贷额度不足

主题词:银行行业资讯 银行市场研究分析


广东国有大行:下半年信贷额度不足

  以往一直以存贷比低和贷款额度充足著称的某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7月份也开始过上了“紧日子”。
  
  整个珠三角地区商业银行7月份的信贷额度普遍不足,新增个贷审批速度明显放缓。其中上述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7月份信贷额度被大幅削减,新增信贷额度已经用完。该行信贷部有关负责人昨天坦承,主要是由于上半年该行发放的个人贷款过多,新增信贷超过了总行规定的上限,实际上整个银行总行下半年的新增信贷额度都不会充足。
  
  而这并非孤案,广州市面上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同样面临着贷款额度紧张的窘境。而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个人房贷也已全线收紧。
  
  某国有大行上半年超限放贷
  
  以往一直以存贷比低和贷款额度充足著称的某国有大行广东省分行,7月份也开始过上了“紧日子”。由于本月的新增信贷额度太少,该行目前已经把全月的新增额度用完,所有新贷款审批不得已全部延迟或押后。该行信贷部有关人士坦承,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贷款放得过多,新增信贷规模超过了总行规定的上限。“7月份需要调整一下,8月份能否恢复还要看情况。”该人士表示,“该行历来是以中小微企业信贷为主,同时辅以个人贷款业务,这其中个人按揭贷款又是主要的来源。但‘国五条’出台后,我们接受了很多的个人按揭贷款申请,新增信贷一下子就超了线。”
  
  该国有大行总行按季度、月度向各地分行发放信贷额度,如果某个地方分行的新增信贷超限,总行会在下个季度或月度调整该分行的额度,以确保其全年新增信贷额度不会超限。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受到存贷比限制不同,该国有大行存贷比指标一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其目前主要面临的是资本瓶颈制约。该国有大行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其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39%和9.22%,较上一年分别上升0.25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这是按过去的资本协议计算的,今年开始按照新资本协议计算,该国有大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下降0.5-0.6个百分点,而一旦上半年贷款业务做得过多,半年报时核心资本充足率极有可能逼近8.5%的红线。”
  
  指标考核存款占大头
  
  除了上述国有大行,广州市面上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也面临着贷款额度紧张的窘境。“以前我接电话一听到贷款就很兴奋,现在我整天怕接电话,有电话进来就在心里说,但愿是来办存款的。”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业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昨天表示,“7月份信贷额度紧张,加上贷款审批从严,做贷款业务吃力又不讨好;而存款业务操作相对简单许多,同时在考核指标里的权重更大,只是难以找到有大额资金的客户。”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房贷业务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国五条”的刺激,上半年该行个贷业务激增,该行7月份的信贷额度仅能满足上半年积存下来的存量业务需要,对新贷款申请,虽然接受但一律要排队等待总行下放新的额度。
  
  金麟认为,出现波动时,商业银行短期的信贷节奏调整是正常的,年度设定的各项信贷控制指标应该都会完成。“下半年的‘紧信贷’是共识,但背后主要的原因是监管新政下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向表内转移可能挤占既定的信贷额度,但目前看来,这个因素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珠三角多地个贷业务降速
  
  有银行业内人士昨天爆料称,东莞目前多家商业银行近期延缓个人贷款发放,特别是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方面,多数银行的信贷资源都比较紧张,即使是首套房,购房者能申请拿到贷款已经很不错,但通常情况下都要排队等候,最长的可能要排到9月份以后。记者昨天就此向驻穗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求证时被告知,上述银行位于东莞的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均正常发放。
  
  然而银行对于信贷尤其是个人房贷业务上的收紧早已不是东莞一地。在深圳,四大国有银行对首套(一手新房)房贷早已回归基准利率,仅对首套二手房有9折的利率优惠,放款速度也明显放缓;在珠海,自6月份开始四大行已经取消了首套住房8.5折优惠;在广州,不仅利率8.5折优惠难觅,一些中小银行虽然接受9折甚至8.5折的贷款申请,但同时会告知客户,由于额度紧张,放款时间难以确定。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