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研究报告销售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第三次经济普查将进行

主题词:经济行业资讯 经济市场研究分析


国内第三次经济普查将进行

  第三次经济普查仍不敢碰住房?
  
  个人住房普查是调节住房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住房改革启动几十年来,住房普查并未有效进行推进。无论是此前的第六轮人口普查,还是如今正在开展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均未有实质性的住房普查环节。
  
  原铁道部长刘志军案涉374套房产被追回,广东“房爷”被举报有192套房,山西“房媳”张彦家族在北京等地有十余处房产……
  
  到底有多少人不合理或不合法地拥有十套、百套房子?又有多少人因为高房价而望房兴叹,这一切都没有答案。
  
  然而,弄清这一切,无论对于民生还是中国经济,都有着太大太大的意义。有人说,过去多次楼市调控乃至经济政策的进退失据,就是因为缺乏中国住房情况这份基础数据。
  
  眼下,我国正在着手进行第三次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业内人士建议,能否借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之机进行住房普查呢?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和专家均表示困难重重。
  
  大量房产未纳入住房信息系统
  
  尽管各地政府均有自己的住房信息系统,但这一系统实际上有较大缺陷。即便在住房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完备的一线城市,其住建部门负责人也对记者坦言,还有大量房产并不在住房信息系统之中。
  
  在一二线城市,有大量老旧房产并未实现电子化,即并不在住房信息系统中,此外还有大量的小产权房、央产房、自建房、违建房,更游离在这一系统之外,而这些房产,数量比较庞大,其中,业界估计仅小产权房的规模全国就高达数十亿平方米。很显然,目前这些数据是一片空白。
  
  2010年下半年,住建部启动了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于2012年6月底实现联网。今年还将继续扩大联网城市。
  
  但住建部在使用信息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有媒体报道称,近日,住建部与40个首批联网城市签订了“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协议”,内容包括,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
  
  更多的城市则拒绝联网或者在拖延。
  
  这一切均使得我国的住房基础数据成了一个谜。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个人住房普查是调节住房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旦掌握了真实全面的住房基础数据,那么依靠灰色收入大量购买住房资源的行为将无所遁形。
  
  第三次经济普查很难涉及住房
  
  尽管意义重大,但在住房改革启动几十年来,住房普查并未有效进行推进。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此前的第六轮人口普查,还是如今正在开展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均未有实质性的住房普查环节。
  
  2010年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曾指出,入户调查的住房信息,对于判断当前居民的居住情况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分析住房的使用情况和闲置情况会提供一定的资料。
  
  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是抽取部分样本调查了住房情况,信息不全,因此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获取的住房数据并不完全。
  
  2011年底,北京市开展了全市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3月底,这项统计完成了87.7%。通过调查,初步统计显示:北京市有381万套房屋空置。
  
  这一数据公开后,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北京市有关部门随即表示,这并不是北京市空置房屋的最后数据,由于统计方式的问题,很多空置房屋在接下来的普查中会划为有人住的房屋。
  
  住房普查的难度和敏感性,于此可见一斑。
  
  而在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本次经济普查旨在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其中包括房地产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本次经济普查主要针对企业、法人、单位等的二产、三产,而住房在投资品和消费品之间定位模糊,因此,第三次经济普查并没有也难以对住房进行普查。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使用,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电邮(server@china1baogao.com)、电话(0755-28749841)。
订报告送大礼
  • 国家信息中心
  • 海关信息网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中国知网
  • oecd
  • the world bank
  • 中国经济网
研究报告订购电话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订购流程|付款方式|问题反馈|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