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产能大潮中,钢铁和煤炭行业往往是被放在一起来说的。这两个产业本身确实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确实都举足轻重。但是细细观察会发现,两个行业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
例如,钢铁行业忙着兼并重组,宝钢和武钢的合并从6月份开始谋划,到近期渐趋明朗,合并的步伐明显加快。而煤炭行业,自9月上旬,由于煤价疯涨,发改委紧急召集数十家煤企召开抑制煤价过快上涨的会议,并启动了煤价分级响应机制。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钢铁一直去产能,但产量却越去越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53632万吨、46916万吨和75511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1%、下降0.8%和增长2.2%。
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在产量上的减少还是比较明显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煤炭产量同比下降将近10%。截至8月底,全国煤炭累计退出产能1.5亿吨。
为什么两者在去产能上有着不同的表现?从行业的部分数据可窥一斑。根据统计,2016年半年报中,33家煤炭业上市公司有至少14家出现亏损,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营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较而言,钢铁行业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盈利状况及现金流较好,绝大部分钢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与营收形成匹配。
上述数据并不足以完全表明钢铁行业去产能迫切性不及煤炭行业,但至少可以反映出,在与国家去产能政策进行博弈的时候,钢铁行业回旋的余地更大,这就不难理解,当钢价出现反弹时,原本已经停产的钢企马上复产。
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钢铁行业的去产能的结果,往往是拆了高炉或者去了生产线,但比较少听到的是某钢企被直接关停。结果是,可能高炉被拆了,换来的是另一种产量更高的高炉。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则直接反映在将整个工厂全部关闭。例如江西省公布,2016年全省关闭退出煤矿205处,退出产能1279万吨。因此有一种说法,钢铁行业当前的去产能,是去落后的产能,还未进入到去过剩的产能的阶段。
钢铁和煤炭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其发展动态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而面对当前的改革形势,如何结合行业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打好供给侧改革这场仗,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命题。
- 中国神钢诞生在即:年产能6000万吨 不因此分
- 宝钢武钢整合方案或本周公布 将成全球第二大钢企
- 警惕“中间层”钢企回归旧途
- 盈利诱惑下的去产能:钢铁厂复产与拆炉竞跑
- 国内钢市“金九”行情难现 铁矿石价格再度下行
- 东北特钢第8次债券违约无悬念 专家建议用破产法
- 中钢协:地下管网建设等基建需求拉动钢材消费
- 钢企上半年利润翻番告别连亏 下半年需求侧难有大
- 中钢协:后期钢铁产量仍难有大增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