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本月加息预期增强的影响,美股上周五(9月9日)暴跌,美股道指下跌2.13%,标普下跌2.45%,纳指下跌2.54%,恐慌指数VIX大幅上涨39.89%。同时,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下跌4.22%,COMEX黄金主力合约下跌0.73%,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两天连涨13个基点,德国十年期国债两天连涨14个基点。股、债和大宗商品整体出现大幅下挫。
近两个月来,受深港通以及内地险资南下通道放宽等利好消息影响,港股一直呈温和上涨态势。但美欧市场的大跌开始冲及亚洲市场,恒生指数今日(9月12日)大幅低开逾500点,开盘后一路下行,跌幅扩大,恒指全日跌逾800点,跌幅达3.36%。蓝筹股方面,港交所跌幅4.1%;腾讯控股跌幅3.18%;汇丰控股跌幅2.59%。此外,银行板块全面下跌,建设银行下跌4.57%。
受美股上周末下跌影响,中国内地股市今天(9月12日)也全面下跌,上证指数下跌1.85%,深成指下跌2.8%,沪深300指数下跌1.67%。日经225指数今天也下跌近300点,跌幅1.73%。
欧洲股市9月12日开盘也出现下跌,至北京时间9月12日23:30左右,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12%,德国DAX指数下跌1.33%,法国指数下跌1.08%。相反,在经历了上周五的大跌之后,美股周一(12日)开盘下跌之后,开始出现回升。至北京时间9月12日24时左右,道指上涨0.35%,标普500指数上涨0.54%,纳斯达克上涨0.80%。
跟踪从上周五至本周一的全球股市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由美国加息因素引发的美股大跌,在全球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排浪式冲击——先扑至欧洲市场,导致欧洲股市下跌;在周末两天休市之后,再冲击亚洲主要股市,引发日本、中国内地及香港股市今天大幅下跌;同时,再度冲击欧洲主要股市本周一开盘。
美国加息因素的影响力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当市场预期它会推迟来临时,暂时不以为意;但意识到它真的要来临,不确定性立刻减小,市场波动随之而来。可以认为,全球市场开始加入到美国加息因素主导的模式之中。
今天第四季度的不确定性事件依然云集。有市场人士总结,一是美联储9月加息的分歧开始变得一致,美联储官员的前瞻性指引逐渐由鸽派转向鹰派;二是意大利11月修宪公投,可能再让欧洲的银行业问题担忧重燃,甚至引发市场对欧盟进一步分裂的担忧;三是美国总统大选可能由特朗普当选,这已经引发美国市场担心,投资者开始为此事件进行风险定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确定性引发的资本市场波动明显加大,这与当前全球资本过剩的大环境有关。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近日市场调整的真正原因是,流动性泛滥之下,资产价格被炒得过高,人心虚怯,一有风吹草动,资金便夺门而逃。近年市场大幅波动发生的频率和力度,均明显高过危机之前。在陶冬看来,波动性加大背后的原因,是全球央行“放水”造成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估值水平大幅偏离历史平均数。但与此同时,各国的政策当局又被市场所裹挟,如果市场震荡,央行往往很快通过言论甚至政策“维稳”,出走的资金不久又重回风险资产市场。全球金融市场就在如下不稳定的架构中发展——经济增长低迷、企业盈利不足、资产估值偏高,但流动性过剩、资金成本超低、各国央行乐于放水。
在资产高估值下的资本市场,注定不时会有震荡发生。就近期来看,美联储短期可能加息的因素开始重新“主导”资本市场,成为引发资本市场动荡的最重要因素。中国市场需要适应这种主导模式的变化,尤其需要应对美国加息可能造成的人民币贬值压力,以及随之又重新加剧的资本外流风险。
全球资本市场开始重回美国加息主导模式,中国市场需要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尤其要注重应对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的风险,以及资本外流重新增多的风险。
- 世界经济进入减速转型新阶段
- 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四个问题
- 向芬兰学习如何发“低保”
- 一味反对产业政策就是不负责
- 宏观经济 让万能险回主业归本位
- 国有企业制度不可能产生企业家
- 企业家首先必须是一个高尚的人
- PMI重回临界点的经济意义
- 要财政发力更要创新赋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