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探查确认,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300.89米的深度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之眼”,打破了之前由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创造的200余米的世界纪录。
去年8月至今年6月,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利用声呐旁扫设备、电子计数铅垂、深海海流仪、深海水质分析仪、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影摄像设备等器材装备,采用科学器材探测与人工潜水观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探明蓝洞深度和基本形态。
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科学价值。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余兴光刚从现场考察回到厦门,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三沙永乐龙洞”基本为垂直洞穴,蓝洞口径为130米,洞底直径约36米,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已调查发现鱼类20多种,此次科学家潜入蓝洞20余米处,亦发现不少生物,包括少见物种,不排除以后还会发现更多物种。
初步考察结果表明,“三沙永乐龙洞”洞内水体与外海水不联通,水体无明显流动痕迹,洞内存在原生态海洋生物群落。余兴光推测,这或许跟蓝洞内的特殊生态环境有关。
此外,据初步调查监测结果,蓝洞深处是低氧或缺氧环境,又缺少阳光,支撑海洋生命存在的机制仍待探讨,特别是缺氧状态下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基因都是值得探索的课题。蓝洞形成的地质成因、地质变迁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蓝洞生态系统与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的关系都亟待探索研究。
几年前,有国外科学家宣称,在巴哈马群岛深海蓝洞中的微生物可能非常类似于冰冷木卫二上的微生物。
当时潜水科学家在巴哈马群岛的三个蓝洞海洋深渊中发现微生物热区,其中多数微生物物种都是新物种。但科学家发现这些微生物能够以硫化合物为食,例如硫化氢,这是一种对于多数物种有毒的物质。
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新物种微生物不仅使研究人员对地球极端环境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还让他们瞄向了外星球的奇特生命形式,因为类似的环境也存在于木卫二和土卫二冰冷表面之下的海洋深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功探明蓝洞深度和基本形态的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是一家民间研究机构,之前国家综合海洋研究单位尚未深入进行蓝洞探究。余兴光预测,“三沙永乐龙洞”的命名,必然吸引一批探险者、游客前来,如何尽量保护蓝洞的原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如何尽快加强蓝洞可持续研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南海现世界最深海洋蓝洞 深300.89米
- 记忆镁钪合金问世 有望应用于航天领域
- 日本育出“无毒”土豆 或能让食用土豆变得更加安
- “刀枪不入” 的超级细菌有了克星
- 谷神星大型撞击坑为何消失?
- 中国将发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
- 数学难题被破解:全部阅读需100亿年
- 科学家寻找暗物质失败:它肯定存在
- 科学家成功研发“影院3D”显示系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