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股份何许人也?
一部剧要吸引人,让观众认真看剧且看懂剧,主演的知名度和生平经历至关重要。杉杉股份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规划虽被券商评为值得关注的项目,但相信对于很多汽车圈人士而言,看到杉杉股份这个新进入者时,心里仍会疑问,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事实上,杉杉股份整体实力还真不容小觑,在服饰、锂电池、投资等领域早已建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
资料显示,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以服装起家,1996年实现A股上市,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旗下拥有杉杉、FIRS、梵尚等多个知名服装品牌。
2001年,杉杉股份收购控股股东杉杉集团旗下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新材料领域,主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随着服装行业的逐渐没落,锂离子电池相关产品成为杉杉股份的主要业务。
2014年特斯拉概念引爆中国股市,新能源车和锂电池相关上市公司应势大涨,杉杉股份也一度受到追捧,并借势宣布加注3.6亿投资锂电池产业,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目前,杉杉股份已拥有相对成熟完整的产品体系,产品覆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产品。
杉杉股份在金融投资领域同样长袖善舞,目前,公司投资的宁波银行和稠州银行已经开始收到稳定回报,并开始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以及创投等方面延展自己的金融触角。
转身弃房造车
杉杉的主业已从单一的服装企业,发展成为集科技、时尚、金融服务、城市综合体和贸易物流等五大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群。未来计划在全国建造10多家杉杉系的奥特莱斯,参照宁波版本,连锁经营,打造一站式服务,甚至未来可能增加绿化和休闲设施比例,建设室外模式的奥特莱斯公园。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差距甚远。
此前,杉杉股份已经陆续剥离房地产项目。例如,截至2012年6月30日,杉杉股份已两次转让项目公司——兴业公司的股份达55.61%共获得转让股权收益款7414万元。兴业公司为杉杉股份于2011年1月成立的项目公司,其以注册资本1.5亿元增资北京市大苑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大苑”),因此持有北京大苑40%的股权。杉杉股份原出资1.39 亿元,持有兴业公司92.67%的股权。在2015年三季报中,杉杉股份投资性房地产的余额显示为0。
2012年12月,杉杉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杉杉资源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市大苑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中科智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设立了富银融资租赁,并于2015年6月申请新三板挂牌。最终是杉杉能源先行登陆新三板。
2月16日下午,央行、发改委、银监会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信贷差别化操作,特别提出对七大重点领域的利好。这七大领域就包括新能源汽车等消费产业,同时还配套有具体措施。
这对于工业领域乃至实体经济而言,是一次信贷机构的大调整和大部署。一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这对于新能源与汽车行业而言是大利好。显然,郑永刚也看到了这一点,早年就开始布局电池储能产业。
从杉杉股份2015年半年报可见,杉杉能源的前身——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201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44.82万元,杉杉股份持股90%。
2015年年中,杉杉股份发布34亿元定增预案,拟以22.97元/股的发行价格,向杉杉控股、华夏人寿、天安保险共3名特定投资者发行1.5亿股,募集资金将投向“年产35000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除了扩充锂电池产能外,公司还宣布投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对此,国海证券分析师指出,杉杉能源本次登陆新三板,将提升上市公司影响力,拓宽融资渠道,巩固其龙头地位。公开信息显示,从出货规模看,杉杉股份正极居国内、世界第一;负极居国内第二,人造石墨领域第一;电解液国内前五,是全球最大的锂电综合材料供应商。
杉杉股份在新能源领域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材料而已。早在去年,郑永刚就计划募资用于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项目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与此同时还有计划地通过控股子公司设立数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拓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维修服务等业务。
对于新能源的涉足,不难看出杉杉股份已开始从锂电池原料供应商角色,升级到新能源终端整车制造者。
杉杉造车的野心已经有很多年了
成立于1992年的杉杉,靠着服装起家,1996年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老板郑永刚是个很有远见的商人,在预感到服装行业赚头越来越小的时候,1998年就开始涉足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一下子做到了全球前几名。
这几年,郑老板去葡萄牙搞过房地产,在保险、信托领域也没少折腾,是个资本市场的骨灰级玩家。但是他最钟情的,还是造车。
杉杉的锂电池材料已经进入了奔驰、宝马的供应链,既然拥有电池技术,那么造新能源车似乎也就更有优势?
早在2011年,宁波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就成立了,不过并没有太多动静。去年1月,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公司和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北奔重型汽车集团三方合资成立内蒙古青杉客车有限公司。
紧接着5月,杉杉股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34.5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今年2月,宁波市鄞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新闻:
这么看,杉杉位于宁波的新能源基地有4万平方米的厂房,40余台(套)常规车生产设备,整车制造正在正常推进。不过这句话最为重要,“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申请报告也已提交”。
为了一个资质,这些造车新人们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说到底,造车资质才是关键。去年成立的那家青杉客车,合资方是造重卡的,说白了也还是没有乘用车造车资质。于是4月8日,兔某在工信部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条公示:
原来杉杉转去申请了“专用车生产企业”的资质。这也难怪,虽然政策对新生力量们进军新能源造车行业持鼓励态度,但毕竟拿到第一张执照的还是北汽新能源这样的正规军。
于是像蔚来汽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选择了和江淮合作,找代工厂;董小姐的格力选择了花个几百亿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这种现成的有资质的企业。
而去年杉杉募集资金才不到40亿,这么看他们也是没法采取董小姐那种土豪式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搞到资质,只能从专用车入手,曲线救国了。
但是郑永刚对于新能源的野心还不只是造一两辆电动车出来那么简单,从杉杉控股的官网可以看到,除了整车制造,杉杉还在动力总成和动力电池方面成立了合资公司,同时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车销售方面都有涉足。
杉杉的车能否越过“山丘”
杉杉股份进入新能源整车领域有其现实的考虑。
首先,有心。为了造车已经规划多年。再者,有钱。刚刚通过增发股票聚拢了数十亿资金,资金方面不是问题。然后,有技术。杉杉股份是国内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龙头之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有先天优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有需求。主要业务中,服装行业消费增长速度逐年下滑,锂电池方面竞争也越来越大,最大的盈利支撑只剩下金融业务,杉杉股份希望以自己所擅长的战略转型打开新的局面。
但是,要打通新能源车的上下游产业链绝非易事,杉杉股份还有“山路”要走。
生产资质是第一道槛,青杉客车目前还没有造车资质。而翻看青杉客车各大股东的资历,具备军用重型车辆、工程机械的生产能力,重卡甚至是坦克这种高级货都有造过,但客车的制造和销售却未有涉猎。至于其未来要延伸的乘用车业务,目前也只能说,资质未来总会有的吧。
盈利性是第二道槛。目前,国内电动汽车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是绝对意义上的补贴市场。过滤掉国家补贴,企业生产电动汽车仍是在赔本赚吆喝,杉杉股份的“乱入”前途未卜。
经营能力是第三道坎。杉杉股份跨入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是业务向产业链下游的延伸,而早有前辈企业以身说法证明过这种延伸的难度,如万向、潍柴等,造车梦做了十年有余,目前,仍在做梦。这还只是筑梦阶段,一旦梦想成真,杉杉股份就要面临更大的成长烦恼,要与众多汽车巨擘企业直接竞争,研发、生产、渠道等多方面管控都要经受全新的考验。
结语:杉杉造车目前还只是个愿景,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国内供应商的日子着实不好过。杉杉股份虽然已贵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行业翘楚,但仍要削尖脑袋去打通产业链,要在终端制造方面分一杯羹,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真正收入囊中。
但在实际运作之前,电视剧《杉杉来了》的主题歌还要多听几遍——“造车是太过复杂的游戏,一投入就害怕失去”。
造车没有那么容易,更不似想象中的美好,“门外汉”还是要慎入。
- 达芙妮上半年同店销售下跌11.7% 关店450
- 优衣库欲在中国建配送中心 或能实现“当日达”
- 拉夏贝尔入股意大利咖啡店 欲把顾客拉回线下
- 楚源集团环保违规遭重罚 染料价格或继续上涨
- 爱尔家纺全产业链模式:一条小毛巾拓开大市场
- 中国匹克非常看好菲律宾市场
- 稻京亚麻三年研制于近期在国内首次推出100%纯
- 吴义豪:闺秘内衣前瞻的政策助力成为业内的翘楚
- 日本华歌尔出售旗下品牌Huit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