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向媒体表示,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将会拿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这项政策的制定遵循3个原则,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三是事先预告,做好公示。同时,对于区别对待,有专家表示,女干部可能会率先实施。
遵循“3个原则”,可以说是执行延迟退休政策的“路线图”;而其中的“区分对待”,因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更受人们关注。特别是,有专家建议“女干部率先延退”,引发公众热议。此前,社科院提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即延退“女士优先”。去年3月,人社部出台新政,副处级以上女干部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将延至60周岁。表明“女干部率先延退”,已形成社会共识。
目前执行的退休政策,是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男性一律60岁,导致女性平均退休年龄,比国内的男性平均退休年龄年轻了5至10岁。因此,适当推迟女性退休年龄,实现男女退休年龄“步调一致”,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平等。不容忽视的是,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受教育时间也相对延长。如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职业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已接近25岁,到55岁退休,其服务社会的时间只有30年。
特别是,一些女性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退休年龄的限制,只能告别工作岗位。这对职业女性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有调查显示,城镇60岁以上退休人员再就业比例超过30%,其中女性占相当比例。例如,一家报社返聘了一名1946年出生的女性担任常务副主编,这位女同志工作能力强,孩子已经工作,没有家庭负担,她完全可以继续工作,但由于年龄限制,只能通过返聘的方式请她继续工作。返聘制度尽管减轻了单位负担,但无形中将负担转移到了社会层面。
可见,女干部率先延退,是一种公平选择。应先从女干部开始,逐渐延迟到60岁退休;待时机成熟后,再涵盖所有职业女性。同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退休年龄不能搞一刀切,应建立柔性退休制度;即设置一个弹性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心状态,在一定年限中选择退休时间。总之,退休制度的建立,应体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平,应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应更好地激励老有所为,让老年人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同时,生活得更充实、更有尊严。
- 完美世界CEO萧泓:泛娱乐是大时代下的最好机遇
- 上海自贸区怎样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 新常态下如何保持战略定力?
- 报告称中国僵尸企业比例大约为7.51% 政企合
- 地王频出留隐患 地产泡沫应引起警惕
- 中国经济正在开始酝酿一次重大事件
- 全球化机遇现已沦为全球化危机
- 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的侵权法思考
- 非洲商人大量撤离广州背后的具体原因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