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邓海清:当今资本市场行情不宜硬套“水牛”逻辑

金融投资  2016-7-11 11:06:5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上证综指上涨约6%,初步验证了我们6月28日提出的“中国信心归来,股市铁底已现”。

 

  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上证综指上涨约6%,初步验证了我们6月28日提出的“中国信心归来,股市铁底已现”。

  近期中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的主流观点是“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导致全球各类资产普遍上涨,并套用到中国资本市场,我们对此并不认同。

  我们的结论是:

  1、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逻辑并不完全相同,“央行放水预期”并非“中国风险资产”价格上涨的主因。

  2、“中国信心归来”是近期乃至未来较长时间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方面英国脱欧、中俄合作为中国战略推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稳增长决心强烈,中国经济不会趋势性下滑。

  3、近期,李克强考察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保监会公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均重点提到“融资难”问题,“紧信用”可能正在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上行可能。

  4、对于债券市场,我们认为一方面市场过度预期了央行宽松,另一方面随着“紧信用”改变、“资产荒2.0”不再,债市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5、对于股票市场,我们坚持认为“中国股市铁底已现”,“中国信心归来”助力中国股市“健康牛”,“央行放水”并非中国股市上涨的原因和条件。

  一、国内、外市场的逻辑并不相同

  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全球主要市场表现如下:美国、英国股市暴跌之后收复全部失地;德国、法国股市暴跌之后恢复到一半;黄金、白银价格飙升;石油价格大跌之后基本恢复;美元大涨之后小幅回落,日元大幅升值,英镑一蹶不振,人民币被动贬值。

  关于全球风险资产暴跌之后大幅反弹,主流解释是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关于避险资产价格上涨,主流解释是英国脱欧事件后续不确定性仍然显著存在、避险情绪高涨,同时叠加全球央行放水预期。

  总而言之,风险事件导致避险资产价格上涨,放水预期导致风险和避险资产价格双双上涨,结果是除欧洲股市和大部分国家汇率之外的资产,无论是风险资产还是避险资产都在上涨。

  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市场主流也倾向于用与国际相同的逻辑解释,即全球央行放水传导到中国,导致中国央行放水,进而导致股市、债市、商品齐涨。

  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债市真的在涨吗?从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来看,6月13日之后,债券收益率出现明显下行,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均下行近20BP;但7月1日以来,在股市大涨的同时,中国债市收益率明显的触底反弹,对应国债期货见顶回落。

  如果真的是放水预期主导中国市场,我们应当看到的是“股、债、商品”三牛,而不是在6月28日以来股市和商品大涨的同时,债市涨不动。要知道,放水最大的受益者是债市,为何债市近期反而涨得最少?

  我们认为,近期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逻辑并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用“水牛”来解释这一波中国股市上涨。

  二、2016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逻辑

  要讲清楚中国市场现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对未来进行预测,我们必须回顾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与之前到底有哪些变化。

  首先要讲的是债市,我们在2015年底以来一直看空债市,但是在2016年6月19日我们罕见的发了一篇债市看多的报告《“资产荒2.0”——从“权威人士”看下半年债券市场》,提出当时债市的主要矛盾是“严监管、紧信用”导致的“资产荒2.0”,认为只要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利率没有倒挂,即使货币政策不再放松,债市收益率也会显著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监管趋严以及风险暴露的影响,企业融资条件收紧导致大量资金无资产可配,特别是无优质资产可配。

  除“资产荒2.0”之外,当时债市还存在另一个逻辑:4-5月经济数据较3月下滑,通胀也回落,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拐点出现,市场对于长期经济悲观预期重燃,导致了央行放水的逻辑出现,这也是债市收益率下行的重要原因。

  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央行放水预期”与“国际央行放水预期”的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在6月13日中国5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后至6月23日英国公投前,债市收益率已经下行了10BP,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央行放水预期已经很强烈;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债市收益率又下行了10BP,但近两日股市大涨时,债市收益率是上行的,表明中国央行放水预期在收敛。

  在6月中旬中国央行放水预期出现之后,我们看到股市不涨反跌:6月13日,5月经济数据公布低于预期,特别是房地产拐点出现,债券收益率开始下行,但当日上证综指大跌3.2%;6月13日中国经济数据公布至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之前,中国债券收益率下行10BP,而上证综指从2897点到2892点,下跌0.2%。

  从上面不难看出,6月中旬的中国央行放松预期并未导致股市上涨,股市反而受制于经济恶化微幅下跌;事实上,中国股市的上涨开始于英国脱欧公投之后。

  另一个证据是,如果放水预期导致股市上涨,那么应该是“股债双牛”,但7月4日和7月5日是明显的“股牛债熊”。7月4日上证综指大涨2%,创6月以来最大涨幅,而当日国债期货大跌0.3%,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3BP;7月5日,再度出现“股债跷跷板”,股市牛市继续,上证综指上涨0.6%,而债市继续调整,国债期货下跌约0.1%。

  再看与中国最为相关的黑色系大宗商品,同样看6月13日至6月23日,在中国央行放水预期中,螺纹钢主力期货仅上涨1.6%;而英国脱欧之后首个交易日大涨6.7%,至今累计涨幅达11%。这同样表明,中国央行放水预期并未直接导致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下面来看是不是全球央行放水导致中国风险资产上涨。假设是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导致中国股市、债市、商品齐牛,那么时间应当是全球风险资产价格上涨之后(对应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形成),而不是全球风险资产暴跌过程中。具体来讲,6月24日英国公投结果公布之后,6月24和6月27两个交易日全球风险资产暴跌,表明这两天“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并非主导;就这两个交易日,中国资产一枝独秀、不跌反涨,上证综指上涨0.4%,螺纹钢上涨5%。

  根据上述数据和事实,我们的认为事情的经过如下:

  1、6月13日,中国5月经济数据公布,经济差于预期叠加房地产拐点出现,中国央行货币宽松预期重燃,再加上“严监管、紧信用”导致“资产荒2.0”,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开始。

  2、6月13日-6月23日,尽管中国央行宽松预期强烈,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但是并未影响“中国风险资产“——中国股市和黑色系大宗商品横盘震荡。

  3、6月24日-6月27日,英国脱欧公投震撼全球资本市场,全球风险资产暴跌,而这两个交易日的“中国风险资产”——中国股市和黑色系大宗商品不跌反涨。这两个交易日“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并非全球市场主导因素,也不应成为中国资产上涨的理由。

  4、6月28日至今,受益于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叠加超跌反弹,欧洲之外的全球风险资产基本恢复,同时“中国风险资产”继续上涨。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风险资产价格上涨的时间既晚于“中国央行放水预期”出现的时间,又早于“全球央行放水预期”出现的时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风险资产”上涨并非“央行放水预期”主导?

  三、“中国信心归来”是“中国风险资产”上涨的主因

  我们认为,“中国风险资产”上涨主要因为“中国信心归来”。“中国信心归来”的关键有两个:

  一是外部因素的变化,即英国脱欧、中俄联合声明为各项中国战略推进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逻辑是英国脱欧之后,中英、中欧合作的难度下降,中国的议价能力显著提高,“逆全球化”使中国可能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战略实现的可能性都在上升,具体请参见6月25日报告《英国脱欧:欧盟的“黑天鹅”,中国的“白天鹅”》。

  二是内部因素的变化,5月9日权威人士发文之后,监管全面收紧,社融大幅下滑,投资和房地产双双下降,但近期我们观察政策层的动作,可以发现政府托底意愿强烈,“宽财政”最为确定,信贷由收紧变为中性可能性较大,但货币政策难以放松。

  我们的逻辑是,6.5%是2020年之前政府稳增长的“铁底”(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2016年6月26日再度重申),除非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中国政府有动力、也有能力实现6.5%的年均GDP增速,只要政府适度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导致经济无底线下滑;在所有企业都存在悲观预期时,供给侧改革是没法做的,企业想的都是如何减少投资避免损失,而不可能投入资金研发或转型。

  明确了“稳增长”是必须的之后,关键是如何“稳增长”。我们一直认为,单纯通过“宽货币”稳增长是无效的,“宽货币”只有转化为“宽信用”之后,企业才能获得资金,才能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宽货币、紧信用”的唯一结果是,大量资金堆积到银行体系导致“资产荒”乃至“资产价格泡沫”,而无法进入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际更严重了,过去企业还能拿到高成本的资金,而一旦“宽货币、紧信用”则企业什么资金也拿不到。

  我们认为,政策层对于“严监管”可能继续,因为这符合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大方向,但“紧信用”可能出现变化:在“去杠杆”背景下,天量信贷再现的概率较小,但是社融恢复到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合理水平是必须的。

  从政策层动向看,我们观察到近期有如下重大事件,可以印证我们的上述判断:

  1、6月20日,李克强考察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要更大力度推动解决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商业银行多措并举满足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助力民间投资;防止对一些信誉好、有市场的企业惜贷压贷抽贷”。

  2、7月3日保监会公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取消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行政许可,拓宽投资范围,引入PPP模式,加快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一站式服务功能。

  3、7月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民营企业申请贷款中间环节多、收费高、难度大,一些银行惜贷、压贷、抽贷、断贷行为时有发生。银监会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总结全文,我们认为:

  1、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逻辑并不完全相同,“央行放水预期”并非“中国风险资产”价格上涨的主因。

  2、“中国信心归来”是近期乃至未来较长时间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方面英国脱欧、中俄合作为中国战略推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稳增长决心强烈,中国经济不会趋势性下滑。

  3、近期,李克强考察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保监会公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均重点提到“融资难”问题,“紧信用”可能正在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上行可能。

  4、对于债券市场,我们认为一方面市场过度预期了央行宽松,另一方面随着“紧信用”改变、“资产荒2.0”不再,债市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5、对于股票市场,我们坚持认为“中国股市铁底已现”,“中国信心归来”助力中国股市“健康牛”,“央行放水”并非中国股市上涨的原因和条件。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88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老有所养,逝有所安——老龄化背景下的

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老人财富的增多及421家庭结构的产生,促使社会养老居住观念的转变,老年人更加重视精...[详细]

我国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疫苗市场规模从市场角度我们将中国的疫苗市场分为三类,计划免疫类儿童疫苗、自费儿童疫苗和成人疫苗。每个细...[详细]

“十三五”期间高端医疗前景广阔,中国

1、产业背景近年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但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详细]

健康中国,体检行业酝酿千亿商机

专业健康体检是朝阳产业,未来将保持25%的速度增长: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健康体检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起步较...[详细]

外贸高压之下的华丽蜕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详细]

政策红利不断,变压器行业乘风而上

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是继城网、农网改造之后,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掀起的输变电设备需求高峰,其中HVDC工程增多,7...[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