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世纪末人口或回10亿 中国经济动能何在?

其他行业  2016-6-30 8:44:29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曾几何时,“人太多”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抱怨,但现如今,中国正面临着老龄化、劳动人口减少等人口结构带来的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

  那么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到本世纪末,还有多少人口?基于对生育率(一对夫妻生育子女数量)判断的不同,中性观点认为还有10亿,悲观者甚至认为只有6亿人。不管6亿还是10亿,此前在高速增长之际曾给中国发展带来巨大红利的中国人口,下降造成的人口危机已不远。

  人口问题作为一个典型的慢性问题,如果我们不想看到最困难、最悲观的结局,现在开始补救,或许还来得及。

  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危机

  中国人口危机快到来了吗?在近日召开的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的发言引发了这场讨论。她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减少到1980年的水平,也就是10亿人。

  然而,接受记者采访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口和统计学者黄文政称,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很难维持到10亿水平,即使立即大力鼓励生育,中国人口到2100年也难以超过8亿,更大可能是低至6亿。而且,人口萎缩不会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后将进一步快速萎缩,除非生育率恢复到更替水平(即2.2的生育率,统计显示2015年生育率为1.25)。

  北京大学人口学者李建新早在1997年就做过不同政策选择下中国人口数量的预测。据他当年预测,如果实行生育政策晚调方案,中国人口在2100年的总量为9.52亿人,中国在2016年初放开全面两孩,接近李建新设定的晚调方案。

  李建新对记者称,当时假定的是,生育政策调整之后,总和生育率将回升到2,但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的经验来看,回升到这个水平几乎不可能。因此,最终实际的人口数量将大大低于他当年的预测结果。

  黄文政假设全面放开后的自然生育率比2010~2015年的实际生育率高出20%,然后再假设中国未来生育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随社会发展水平上升的变化,沿袭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路径。在考虑到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及更进一步放开生育之后的堆积反弹,在不鼓励生育的前提下,他预测中国到2100年的总人口为5.8亿。

  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统计学者王广州认为,对人口数量做30年以上的中长期预测,更重要的是预警意义。这样的预测应该注意两点,首先最好是给出一个区间的概念,而不是高、中、低的概念。其次,这样的预测只是一个趋势判断,而且是目前认识条件下的趋势判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资料显示,郑真真的预测与联合国人口署的中方案一致,而中国人口减少到6亿的预测则与联合国人口署的低方案比较接近。2015年7月底,联合国人口署发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预计中国人口到本世纪末将回落到10.04亿。这是联合国的中预测值,其低预测值是6.13亿,高预测值则为15.55亿。

  人口预测的关键假设是对未来的总和生育率的设定。根据联合国中预测方案,中国2010~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被假设为1.55,2015~2020年为1.59,2020~2030年为1.66,2045~2050年为1.74,2095~2100年为1.81。

  李建新、王广州认为,这组数据明显高于中国的实际生育率水平。易富贤、黄文政则认为即使强力鼓励生育也不可能将生育率提升到如此之高。

  那么中国现在的生育水平到底是多少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18、1.04、1.26、1.24。2015年,中国1%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5。

  黄文政分析,联合国在2010年报告中对2010~2015年中国生育率的低、中、高预测值分别为1.31、1.56、1.81,即使是其低预测值1.31,也比国家统计局2010~2013年数据最高值的1.26还要高。

  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高估中国生育水平的不光是联合国,中国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口学界对人口形势的估算和预测也一直倾向于保守。他分析,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基本国策下,保守体现为宁愿高估而不是低估生育水平。

  经济社会影响几何?

  如果中国人口在2100年降至10亿,这意味着不到百年时间内,中国人口将减少近三分之一。且人口变化是一个典型的慢性问题,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段,几乎看不到变化,但放在几十年乃至百年区间来看则变化巨大。因此,人口政策最忌只看眼前,而是要从长计议,至少要前后各看百年以上。

  黄文政提醒,中国人口正在接近峰值,而在峰值附近的一二十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会非常缓慢,这个特性更让人们难以认识到之后是雪崩式的衰减。

  如何才能拨开人口总量的迷雾,看到人口未来变化的汹涌暗涛?多名人口学者建议要聚焦于每年出生人口的变化。中国目前每年出生人口不到1700万,在未来10年,中国处于生育旺盛期23~30岁的女性数量将萎缩40%以上,而中国生育率即便按1.5计算也只有更替水平2.2的68%。

  在提到本世纪末的人口减少时,郑真真还强调,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减少的是年轻人、新出生的人。这意味着,未来人口总量减少的同时,结构并没有优化,老龄化的挑战更加严峻,这一观点得到受访人口学者的一致认同。

  人口学者姚美雄判断,中国未来人口将呈现严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龄化、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结构扭曲状态,这将导致劳动力供应减少、消费和创新能力减弱、养老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丰厚的人口红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过巨大动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贡献率高达27%。

  但随着总和生育率的长期低迷和人口结构发生的扭曲,这一景况将不复存在。相反,人口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称,人口增长率过快下滑及人口结构过快少子化和老年化是当前中国经济下行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

  “人口增长率过快下滑,人口结构过快少子化、经济主力人口规模(22到44岁)萎缩和老年化,这些因素形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中等收入陷阱不同的、特有的中等收入‘人口坑’陷阱,并使中国经济产生排浪式下行波动。人口变化影响到劳动力供应、消费、投资等多方面,再加上人口迁移中的梗阻,共同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行。”周天勇称。

  不过,此前权威人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我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即使经济出现较大幅度下行,社会就业也能保持总体稳定。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95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政策红利不断,变压器行业乘风而上

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是继城网、农网改造之后,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掀起的输变电设备需求高峰,其中HVDC工程增多,7...[详细]

电影“IP+”构建文化娱乐新生态圈

文化娱乐内容持续IP化:纵观2015年,整个泛娱乐领域内最热的主题即是“IP”。IP是英文“Intellect...[详细]

手机游戏市场潜力巨大 游戏体验越来

电脑游戏仍然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已经逐渐停止增长,而手机游戏却刚开始腾飞。2015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超过400亿...[详细]

精准医疗时代,基因测序带来的千亿大产

新一代基因测序可以高效地构建大样本量的基因组数据库,结合个体的基因组数据库,结合个体临床数据进行解读可以实现基...[详细]

科技巨头发力人工智能 将掀起新一轮科

2016年3月,谷歌的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网络戏称“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进行的五轮激烈的较量,...[详细]

山东“非法疫苗事件”后,医药冷链行业

2016年3月,“未经冷藏的数亿元疫苗流入18省”的疫苗案引起举国上下关注。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有9家药品批发...[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