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魅族存在市场多年,却仍属于二线手机品牌中的一员。如今,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手机行业利润低、生存压力大的困境愈发明显。曾经的“中华酷联”也只剩华为一枝独秀。越来越多的手机公司朝着精品化的趋势转型,在特定的市场上找到特定的目标消费群形成小而美的品牌,比如魅族、努比亚、美图、金立、一加手机等。如何在细分市场中找到生财之道,成为目前二线手机品牌的生存挑战。
不是不想交,真的太贵
高通提出,提供给魅族的专利授权协议符合中国的《反垄断法》,并认为,专利授权协议的条款应当成为魅族获取高通在中国基本技术专利的基础。这些专利应用在移动设备中,包括与 3G(WCDMA 和 CDMA2000)和4G(LTE)无线通信标准相关的专利。
高通此前与魅族进行了谈判,希望根据高通2015年提交给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改正计划签订专利授权协议。但经过多方交涉,双方未达成共识,魅族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
高通法律顾问罗森博格认为,魅族不愿进行善意的谈判,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这些专利是违法的。故高通将其告上法庭。同时,高通指出,100多家其他公司已接受了基于改正计划的授权条款,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几家移动设备厂商。目前,魅族官方表示,此事正在确认中。
为什么魅族迟迟不愿意给高通交专利费?事实上,高通和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问题并非魅族个案,大部分手机厂商都不愿意交专利费。
“原因在于太贵,贵到难以想象。”大部分业内人士对此都有着同样的答案。根据高通的协议,对于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必要中国专利的授权,高通将对3G设备(包含多模3G/4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包含3模LTE-TDD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
在智能手机的热销期和增长期,高通专利费虽然收得价格极高,但是厂商销售得多,只要早点拿到高通芯片的供货,这点专利费可以负担。但是到了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都在放缓甚至下滑,高通继续收取高额专利费,就严重影响了厂商的利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部2000元的手机,需要缴纳2000元 x 65% x 5% = 65元的专利费。而目前市场上该价位的手机都是超性价比,很多厂商微利润甚至亏损销售,高通按照整机收取的专利费虽然打了折,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高通财报数据显示,中国是高通最大市场,上一财年为高通贡献了53%的营收,共计252.8亿美元,但反观手机厂商的利润情况却天差地别。
根据市场咨询公司CanaccordGenuity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马云背后的女人”。
在此背景之下,近日美图注册自拍无人机专利的新闻也流出。尽管智能手机市场已现红海态势,但吴欣鸿仍认为,在手机同质化的今天,手机在某些程度上还是未能满足一部分特定人群的需求,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美图找到了撑起这家公司估值的故事。
细分渠道竞争加剧
渠道也是中国二线手机品牌比拼的一大痛点,一方面,OPPO等手机企业开始大规模采用明星+线下渠道的策略,另一方面,也有企业创新出小米式销售模式。
“现在的手机行业,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实际上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坚持细节和品位,单纯拼参数、拼价格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90后,他们根本就不缺钱。单纯比拼性价比好比脱裤子竞争,你把裤子都脱完了,你还去竞争什么呢?”前OPPO副总裁刘作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4年,刘作虎创业做一加手机,而他正在走一条与OPPO专注线下渠道截然不同的路径。在一加3发布会上,刘作虎对记者表示,一加手机今后在国内市场销售渠道上将完全聚焦线上,放弃线下。据悉,去年11月一加关闭了所有线下门店。
事实上,一加自创始以来,曾不断布局线下渠道,但不到一年时间,除京沪之外的实体门店,其他45家线下体验店全部夭折,业界一度质疑一加的生存问题。尽管创业以来,业界对刘作虎以及一加赞誉有加,但2014、2015年产品销量始终徘徊在被视为“手机企业生命线”的100万台销量附近。
无法通过规模销售降低成本或许是一加关闭零售门店的主要考虑。按照刘作虎的说法,售价2499元的一加3如果再附加零售店销售成本,至少要卖到3000元以上。“今天很多人又在说线上不行了,事实上,始终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线上在下滑,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它会回归理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对于手机商而言,线上流量瓶颈已越发明显,小米、乐视等手机厂商不断向线下市场扩展。同时,在电商领域,一加面对的小米、魅族等对手都在密集地推出千元机,一加成立至今总共发布了三款机型,定价都在2000元以上,产品推出速度和价格在互联网品牌中均落下风。
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做节目中表示,决定要抛弃黑莓,因为它不能拍照放音乐。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近期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前五名中,华为、OPPO、小米挺进前五,一直主打音乐手机的OPPO,当之无愧成为二线手机品牌突围的典范,而更多的中国二线品牌手机正通过技术创新和渠道创新,突破苹果和高通二棵大树,努力成为小而美的创新者。
- 暴风集团生态图的真相:硬件亏损内容无望体育没影
- 通信巨头爱立信涉嫌腐遭盘查:话题缠身 危机四伏
- 百度公众形象迎冬天 有员工声称曾不愿让人知道是
- 百度方面回应网信办新规 加强自身管理并欢迎网民
- 中国联通北京用户24日遭遇大面积信号无服务
- 暴风TV看死传统电视厂商 死磕乐视对小米不屑一
- MIUI威武!小米应用商店分发量突破500亿:
- 景阳凭借互动形式诠释“联接更安全的世界”的参展
- 百度语音技术沟通会:展现多终端“一音进入”布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