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报道,中国对海外资产的胃口把其推到全球并购交易的前列。根据汤森路透数据,今年迄今中国对外并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11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创下的1095亿美元的记录。
“过去一年,中国收购的雄心滋长起来,私募股权基金渴望找到中国出高价的买家,”美银美林私募股权投资主管Eamon Brabazon表示。
今年截止目前,全球私募股权交易960亿美元总额中,中国并购贡献了113亿美元。
Brabazon表示,通常在启动正式销售程序的六到九个月前,私募股权企业就已开始仅针对中国客户推销公司。
报道称,这种所谓的双边交易惯例使私募股权企业能够尽早出售资产,并避免成本过高、躲开执行风险及公开传统拍卖的窘境。
“出售企业的方式已经改变,”贝恩资本的常务董事Luca Bassi称。“标准化不再是一个选项。你需要针对特定的客户群按照他们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售方式。”
瑞银旗下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卖方和担保人业务主管Nestor Paz-Galindo称,中资企业目前拿出巨额资本用于投资欧洲和美国。
“私募股权基金希望未来几年能从这些资金中分得一杯羹,因为如此规模、如此便捷的资本来源在未来或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表示。
以往被认为是迟缓且不够果断的中国买家现已证明,自己能够迅速行动,就算相关资产打算首次公开发行,也能抢先达成交易。
“中企在私募股权出售过程中的做法出现了明显变化,”高盛金融和战略投资者部门主管Rob Pulford表示。“他们在这方面已更加专业,而且就算业务看起来与中国没有明显关联,他们也可能会坚持到底。以前,与中国大陆的相关性是个先决条件。”
他说,西方顾问经常飞往北京去“培训中国公司”,并使他们与西方企业建立起关系。
“在启动程序之前与中国买家的直接对话大大增加了,”他说。
报道称,一对一谈判常常包含所谓的优先购买权,买家可在其他人得到机会之前就提交并购提议。中国买家青睐的这种方式,最近几个月也越来越多地被西方投资者所采用,因为投资机会比较少,而近期融到新资金的公司也急于配置资本。
“招投标还是有的,但双边谈判是达成交易的更有效方式,”Zilberman说。
- 国企改革第13个配套文件发布 “三供一业”费用
- 发改委认为企业杠杆率较高是成长中的烦恼
- 发改委表示非金融企业去杠杆需综合施策 债转股仍
- 18个国家级新区掌门人齐聚重庆 创新构建新兴行
- 江苏局地遭龙卷风冰雹侵袭 已致78人死亡
- 习近平李克强对盐城灾害作指示批示
-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腾讯第二,华为第六
- 质检总局:进出境粮食监管新规将于7月1日施行
- 资产评估行业大法将迎四审 业界呼吁行业大法尽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