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
携程、去哪儿网在去年10月宣布合并,如今去哪儿网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了初步、非约束性每股私有化要约,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30.39美元或每股普通股10.13美元进行。有报道指出,这一报价较去哪儿网今年6月22日的收盘价溢价约15%。去哪儿网收到私有化要约成为携程收购去哪儿网一事后去哪儿网的重大消息。
对于私有化要约,去哪儿网董事会已经成立特别委员专门评估此次私有化要约,共有三位董事参与其中,并聘请独立的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帮助评估。不过,对于最终是否会接受这份私有化要约,去哪儿网尚未做出任何决定。去哪儿网方面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并未有更多信息披露。
去哪儿网成立于2005年,之后在在线旅游的发展大趋势下迅速崛起,成为与携程直接竞争的强势企业,就在去年10月携程正式收购去哪儿网之前,携程、去哪儿网之间仍在进行激烈竞争。有业内人士指出,去哪儿网的出现让携程更为警醒。如今,去哪儿网的私有化之路或将成为其最终归宿。
实际上艺龙私有化是去哪儿网私有化之路的前车之鉴。去年5月,携程战略性收购艺龙37.6%的股权,3个月后便宣布接到私有化要约,今年6月艺龙最终完成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从接到私有化要约到最终退市,艺龙经历了约10个月的时间。而去哪儿网此次接到私有化要约距离携程的收购已过去了8个月。
利大弊
“去携合并”之后,携程、去哪儿网已经进行了深度整合,但从携程、去哪儿网刚刚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财报可见,去哪儿网的亏损仍在继续。同时,旅游市场面临新的挑战,综合考量来看,去哪儿网私有化对携程来说利大于弊。
劲旅网总裁魏长仁分析认为,去哪儿网私有化是必然之路,去哪儿网的成长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他指出,目前携程已经成为去哪儿网的最大股东,双方已经在业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整合,但如今整个市场都面临新的问题,比如航企不断对去哪儿网甚至整个票代市场施压,预计中短期内去哪儿网仍会继续亏损,若减少亏损或实现不亏损,其代价便是业务增速会降低,那么作为上市公司,去哪儿网便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实际上,去哪儿网一季度财报显示,去哪儿网的增速已经出现全线下降。而退市之后,去哪儿网的资本压力就会减少,对于以后的发展有一定好处,而对携程来说,财报也会更加漂亮。
另一方面,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携程与去哪儿网合并财务报表,未来双方很多财报数据等都需要统一,单独上市的成本也较高,“若去哪儿网继续独立上市,携程就会有压力”。目前,携程刚刚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的合并报表就显示,携程2016年一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16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合并去哪儿网产生了11亿元的净亏损。
大携程
收购、整合、私有化成为携程集团抢占在线旅游制高点的系列手法,携程由此将此前的三足鼎立化为一家独大。而收并之后,携程集团式作战以及对行业聚焦点的影响成为核心。
不过,携程集团面临的不只是去哪儿网的盈利压力和上市压力,航空领域、度假领域等均是携程集团亟须做出进一步安排和布局的地方。携程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机票、酒店、度假三大方面,携程、去哪儿网、艺龙三方分工。其中在酒店方面,携程、去哪儿网、艺龙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同时三方在资源、流量等方面进行协同,比如艺龙近日入驻微信钱包,该流量入口除了有艺龙的酒店产品外,还可将度假产品导至携程;此外携程主打中高端酒店,去哪儿网则发力二三线城市的中低端酒店市场。
在航空领域,去哪儿网从2015年最后一天开始面临多家航企中断合作,之后此事进一步发酵,至今去哪儿网未完全与航企恢复合作,携程30亿元投给东航成为此事的中转点,但未来,已经占据机票领域50%以上市场份额的携程集团(携程、去哪儿网、艺龙)如何过招航企仍然备受关注。另一方面,在携程收降去哪儿网之后,度假领域便成为旅游市场争夺的关键,但目前携程集团在此领域并未占据绝对优势,不过,今年6月携程推出新品牌“非常旅游”,并计划投入10亿元在各大城市进行度假产品促销,增加布局度假领域的力度。
去哪儿网发展大事记
2005年2月
去哪儿网在北京成立,成为中国首创旅游搜索引擎
2013年11月
去哪儿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5年10月
携程与百度达成交易,成为去哪儿网的最大机构股东
2016年1月
庄辰超卸任去哪儿网CEO,谌振宇接任
2016年5月
携程、去哪儿网成立七大委员会,负责两家业务整合
2016年6月
携程、去哪儿网发布合并报表
- 去哪儿网遭遇四大航企下架危机后 或私有化要约欲
- 优步和滴滴正在囤积粮草 做好准备大决战
- 上海交通对滴滴优步易到及神州四家专车平台再各开
- 东航首航上海布拉格 架起中捷友谊的新桥梁
- 中国企业对垒澳洲航空市场 多种因素可能阻碍投资
- 易到谈谈滴滴优步合并可能:吵得最激烈时往往最亲
- 昌赣高铁被举报建工材料掺假 质监执法曾受阻
- 万科深铁重组预案涉险过关 华润集团投反对票
- 俄快递公司下40亿美元订单 为拯救波音747客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