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丽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集团营收407.9亿元,同比增加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4亿元,同比下降38.4%。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鞋类业务客流下降、消费者偏好转变而持续呈现同店销售下滑,导致鞋类业务的收入比上年度同期减少8.5%所致。
百丽业务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鞋类业务,二是运动、服饰业务,鞋类业务的业绩下滑直接影响了百丽的整体净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服饰类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16.2%,但仍未改变百丽整体净利下滑的命运。报告期内,集团净新增运动、服饰自营零售网点682家。集团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1017家,其中20873家位于内地,144家位于香港及澳门。
鞋类业务下滑导致报告期内百丽于内地净减少鞋类自营零售网点366家,关闭这些店铺是由于部分百货商场着手进行业务调整或者结构转型。对于鞋类业务收入的下滑,百丽表示,主要原因是集团于下半年冬季产品的毛利率下降所致。一方面,需求端的疲弱超出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去年冬季初期偏暖、后期较冷,这不仅影响了冬靴的销售,同时也造成销售重心偏厚、当季整体折扣偏大,对毛利率造成负面影响。此外,鞋类业务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及分销开支、行政开支和去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业内认为,鞋类业务始终是百丽的核心业务。受制于代理商的身份,运动、服饰业务对百丽业绩的缓解作用有限,要实现整体业绩的改善,百丽仍需围绕鞋类业务进行产品的创新和渠道方面的扩展。
不过,百丽鞋类业务呈现下滑颓势并非个案,此前达芙妮、星期六、哈森、cross等多个国内外鞋类品牌也出现了净利下滑、鞋类业务缩水甚至大批关店的消息。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传统鞋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不仅在产品设计上同质化严重,在仓库运输和订单处理上周期也较为漫长,最终导致高库存。
- 快时尚品牌难逃沦陷宿命 中国市场仍是救命稻草?
- 明星衣橱欠薪风波演变抹黑声讨 自曝烧钱系“吹牛
- 周大福净利跌46%刷新五年来创新低 郑家纯称将
- 女装巨头拉夏贝尔入股意大利咖啡店 欲将客户拉回
- 行业标准缺失 智能鞋发展遇瓶颈
- 百丽鞋类业务降幅日趋恶化 “女鞋之王”怎么了
- 从白富美到打折大卖场 80后捧起来的H&M、G
- 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6日在佛山举行
- 今后防雾霾口罩别想“浑水摸鱼” 国标将于11月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