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银行理财量增价减 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不达标逐渐增加
2016-6-14 10:17:13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业内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5月,累计有165家商业银行共发行5987款理财产品,较上月增长12.07%。
在收益率方面,5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9%,较上月下降0.07个百分点。“最近几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下跌属于趋势性下跌,综合考虑流动性、风险和收益,保本类理财产品已不是最佳选择。”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降至3.26%,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降至3.21%,这一收益水平已经低于部分商业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转型节奏加快,商业银行发行的开放式产品数量日益增多,从数量上看,以开放式非净值型产品为主。据数据统计,5月份有81家商业银行的1798款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正常运作。“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还处于探索阶段,多数银行是在原有封闭式产品基础上对运作模式进行调整,添加开放类型,其结果就是造成产品开放类型的五花八门,有待规范和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银行产品在发行上有“子母结构(或伞形结构)”之嫌,比如南京银行“珠联璧合”系列产品,普遍存在一个备案产品号下衍生出众多子产品的情况,也就是在监管部门备案一个产品代码,然后通过在这个产品名称后面附加地区或者行内编码的形式,来实现同一产品名称在不同地区以不同(或相同)预期收益率的子产品形式发行,这也是南京银行产品数众多的原因所在,从备案角度考虑,这种形式省去了频繁备案的麻烦,但从监管的角度考虑,这种形式是否合规或值得商榷。
数据还显示,5月份有121款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112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占到期结构性产品总数的33.63%。
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以来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逐渐暴露,到期不达标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挂钩股票指数和黄金的产品,每月不达标的数量都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中设计的多空方向与市场实际走势相背离,投资者要想在这类产品上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需要对挂钩标的走势有较准确的判断,并做对方向。”
- 支付牌照供不应求 转让生意悄然兴起
- 逃离北上广时,五险一金怎么转移?
- 10元猴币开兑 身价当日急降
- 大部分人都搞错了!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
- 大学生“裸条放款”突显暴力催收 女生更易“越陷
- 互联网金融监管不留死角 资金存管成P2P行业最
- 50条理财负能量 看完就在也没什么能打击到你了
- 欧洲杯与A股的“大赛魔咒”
- 比特币价格疯狂大涨破4000元 创下2014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