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北振兴成为经济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从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4月26日对外发布,再到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和实施情况”主题发布会,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明确表示,本次振兴主要是解决发展转型问题,将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1.6万亿元,开展约130个重大项目工程。由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振兴东北投资1.6万亿元是对《若干意见》的具体落实。《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从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看,东北地区经济指标低位徘徊,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庆杰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以及开发开放水平偏低等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现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若不下大决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下大力气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举措加以解决,就难以实现全面振兴的总体目标。
在“一带一路”方案中,东北地区处于重要地位: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东北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较大,是我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如果这次东北地区成功转型的话,对中国经济来说将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华泰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 新华社:“L”型释放哪些经济信号?
- 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发布:专家建议提高个
- 专家解读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 评论:“天价摆渡车”还是“天价讨好费”
- 增值税五五分成 央地并非简单平衡
- 审批权一股脑下放也是种懒政
- 锐评论:“二十八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 评论:莫让打假利器成为假冒伪劣帮凶
- 张维迎:人类历史上大危机都是由通膨造成的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