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报道称,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跨境收购者,若今年全年并购交易规模居全球第一,中国将首次夺冠。自2007年以来,美国一直都稳居该排名之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向澎湃新闻表示:“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阶段。从整个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阶段,将来,我们的海外投资规模会超过我们吸收外资的规模,即所谓的‘净流出’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1108亿美元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额,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尚未完成交割的交易。比如,中国化工集团拟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巨头先正达,离交易完成仍有相当长的过程。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此前对此已有解释。他在4月召开的一场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境外并购实际交易实际上是165.6亿美元,所谓千亿美元的规模,是因为部分媒体将还在处于商业磋商阶段,或者还需要通过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安全审查的项目都算到海外并购实际金额中。
沈丹阳当时指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规模和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是正常、合理的。中国对外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中国境外并购交易金额占到全球境外并购金额的6.2%。
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因素很多,包括企业的投资、汇率因素,也有中国企业壮大之后,开始扩张产业链的因素,还有政策放宽的影响。
新版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中,不仅降低的中资企业赴海外投资的准入门槛,企业取得备案或核准的时限也大大缩短。这减少了企业在对外收购时,因为审批流程问题可能产生的变数。
不过,也有机构担心,中国企业出海收购,还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英国金融时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就提出,在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长期的并购玩家之前,中国的海外并购数据也可能出现下降。理由包括:第一,随着中国在国际并购舞台上的角色日益上升,中国企业日益受到来自交易相关方的压力,它们被要求提高在所有权架构、融资来源和企业治理方面的透明度。第二,日益加剧的国家安全担忧,在收购国际企业的时候,投资目的越不清晰,中国企业面临的审查和监管挑战就越多。第三,债务压力日益上升,中国企业不会获得无限融资来帮助推进海外并购行动。
当然,跨境并购,完成交易还只是第一步。
环球律师事务所倪建林律师认为,跨境并购后整合最大的困难,第一是文化差异,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太大,进而导致经营理念的差异;第二,中外法律环境完全不同,中国法律监管、与政府关系等和西方的体制有明显差异,会导致整合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因此中国传统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很难对西方有很长历史的企业进行整合。
- 铁路新图5月15日正式实施 将充分释放路网效能
-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启动 投资4.7万亿元
-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继续放宽外资准入
- 中国进出口3月以来出现向好迹象 贸易条件持续改
- 社科院经济蓝皮书建议:加大财政支出逆周期调节力
- 清华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邵磊:无障碍人居讲究经济适
- 发改委:特大城市客运枢纽间换乘不超过1小时
- 结构失衡创新不足仍然困扰中国经济
- 郑州首批25家企业被美国企业指控侵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