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客运枢纽是交通方式之间和区域之间大规模客流组织换乘的大型交通站场,是提高客运效率的关键,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建成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综合交通运输城市,也形成了机场、铁路车站等为代表的众多大型综合客运枢纽。
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改善了运输服务的质量,也方便了旅客出行。但发展中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客运枢纽站场平面化的布置,使得空间利用率不足,集散网络不够配套,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二是部分换乘的站点设计不太合理,旅客换乘时间距离非常长,使得出行成本变高,出行体验变差。三是客运枢纽的建设方式比较粗放,信息技术应用和开放共享力度不够。四是客运枢纽的功能单一,带动周边融合发展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十三五”是我国交通发展的完善网络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发改委日前发布这样一份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内涵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优质、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更加高效、功能更加完善的现代综合客运枢纽系统。具体说,就是要在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100个以上大型高铁站为主,50个以机场为主的现代化立体综合客运枢纽,日高峰的小时旅客发送量超过5千人的大型高铁车站以及年吞吐量超过一千万人次的机场基本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快速大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连接城市内各种类别方向和功能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旅客在主要枢纽之间的快速直达,比如,北京是一个超大城市的客运枢纽间,以换乘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换乘次数不超过2次为宜。大城市的换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综合客运枢纽内,也就是地铁倒地铁,以采用同站或者立体换乘的方式,换乘时间应该不超过3分钟。
- 结构失衡创新不足仍然困扰中国经济
- 郑州首批25家企业被美国企业指控侵权
- 4月份北京CPI同比上涨1.4% 猪肉价格持续
- 北京放宽服务业限制一年:外资踊跃“试水”新业态
- 经济观察:中国乡村生出电商“摇钱树”
- 甘肃所有市州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
- 中拉基金投资湖南民企海外项目 模式或可复制推广
- 专家:夯实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
- 美专家解析中国“十三五”经济转型挑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