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芸是前几年和防护林一起种下去的,随着防沙林逐渐长大,大芸也开始大量上市,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收益。”刚从大芸收购商手中拿到500元(人民币,下同)的买买提明高兴地说。
大芸学名肉苁蓉,新疆维吾尔族居民称之为吐什干斋代克,意为兔子吃的胡萝卜,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寄生于沙漠中的红柳根部,是用途广泛的珍贵药材之一。每年4月份收获,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
1999年,有“红柳王”之称的中科院新疆分院沙漠研究所的刘铭庭教授,结合防沙、治沙的研究,人工种植红柳大芸并获得成功。经多年实践,新疆现已掌握了成熟的红柳大芸栽培、制种、接种技术,并成功进行了大规模试种。
买买提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从插种红柳的年份算起,到收获大芸需要4年时间,按每0.06公顷地年收入5000元计算,到收获大芸的第二年就可以把前期的投入基本收回来。
新疆且末县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的县,但四面环沙。2008年-2009年,当地河东生态治沙基地在梭梭根部完成寄种大芸2600亩,2013年,2600亩大芸全部出土,加上采集到的种子,效益非常可观。
现如今,该基地林间种植大芸面积已达近4万亩,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完善,在防风治沙防护林中种植大芸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我们通过积极探索沙漠生态经济化经营模式,使防风治沙林不仅有显著的生态效益,还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以沙漠经济反哺治沙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且末县林业局局长蒋建安说。
买买提明说,在沙漠里种植植物后,沙子将会逐渐土壤化,以后农田里能种的作物也能在这里种。等这一片林子长大,他还计划在树林里搞一些养殖,发展林下经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是中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
在沙产业无人问津之时,治理荒漠化主要由政府主导。在业内人士看来,民企领衔的沙产业更加尊重大漠的生态规律,在民企的大力推动下,沙棘、梭梭、罗布麻等土著灌木成为大漠锁沙的王牌军。
当以循环经济模式治理沙漠经济已成为防沙治沙的共识,新疆根据当地特色开发了各类沙产业,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链不断延长,走出了一片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天地。
- 世行:发展中国家去年汇款流入缓慢上升
- 人民币汇率延续窄幅波动格局 稳健预期料延续
- 李克强:坚决取消对民资的歧视性条款
- 上海税务试行“单一窗口”进行出口退税
- 吉林发改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老三样”
- 猪肉价格带动CPI继续上涨 货币政策趋向稳健
- 中金:2季度名义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 “权威人士”一年三次发声:30条干货全解中国经
- 4月份CPI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 猪肉价影响较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