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冯先生讲述,远洋新干线的二期、三期工程曾因涉嫌无证施工被多次叫停。但施工方仍无视监管持续复工。除了超时施工、噪音扰民外,居民还指出远洋新干线二期、三期项目,疑因地基施工动摇了附近居民楼的地基,继而导致附近居民楼出现十几处墙体裂缝及屋内漏水。冯先生还指出,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导致化粪池坍塌,恶臭不堪。在冯先生提供的照片当中,记者看到,房屋内的墙面产生了约一米的横向裂纹,黄色的泥浆从楼底渗出,周边居住环境恶劣。
记者当晚9点与冯先生取得联系时,冯先生及十几户业主正在龙岗区信访局针对此事进行交涉。“我们最大的诉求就是相关部门监管到位,规范施工,保障住户安全。”冯先生说道。
龙岗环保局:远洋新干线违法施工
在冯先生所提供的资料当中,一则短信内容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当地执法队调查后回应杨先生的短信:“2015年12月位于龙岗大道与植物园路交汇处远洋新干线二期,经查证,已取得《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深圳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核查意见书》。但并未取得《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彼时,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公益律师廖建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缺一不可。另外,重大建设项目还需取得环评报告。
此外,廖建勋也透露,《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取得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征地补偿未明确,但具体原因还需要到政府部门核实。
同样,啄木鸟验房公司验房师赵太宇也向记者表示,开发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开工属于违规行为,后期可能会导致预售证难办理,存在风险隐患。
对此,廖建勋律师建议:“龙岗街道南联社区居民有两条解决途径。首先,可以向行政部门要求介入调查,查处违法行为;其次,如果确定安全问题是由于非法施工导致,可通过民事起诉的方式,要求赔偿损失。”
远洋新干线是否涉及无证开工?记者电话采访了深圳市龙岗区住房和建设局,在所涉及的业务当中包括住宅地产、不动产投资经营、房地产金融、客户服务业四大类。项目遍布全国19个城市,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33个项目在售。截至目前,远洋地产已布局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而远洋新干线则是远洋地产首进深圳的标志性项目。
在远洋地产对记者的回应当中表示,作为远洋地产进入深圳的第一个大型综合体项目,远洋新干线的前身为南联旧改项目,远洋地产于2011年9月从天基房地产手中收购而来。这一点,在其集团战略规划中亦有表明。“远洋地产将继续集中资源发展一二线城市,同时把握收购并购、旧城改造等机会,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逐步将战壕转移到一二线城市,远洋地产的用意十分明显。考虑到一二线城市去化率较高,远洋地产自2014年开始已陆续退出了三四线城市,回归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作为发展重点。
据其年报显示,于2015年12月31日,集团总土地储备达约2000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约每平方米人民币3400元。按土地价值分,一线城市占55%,二线城市占44%。回顾期内,集团在8个主要城市获得13个项目,新增土储资源约230万平方米,100%位于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平均楼面单价每平方米约人民币6100元。
据粗略统计,2015年上半年,远洋地产就通过招拍挂或收购等方式拿下了9宗地,分别位于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及香港。或许转战一二线已成为远洋不得不做的选择,其近两年来的表现似乎差强人意。
年报显示,2015年远洋地产实现营业额308.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净利润为23.8亿元,大幅下降48%,核心利润亦跌14%至35.66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这几年,远洋地产的毛利率是一路下滑,从2011年的31%,到2012年的27%,再到2013年的24%,2014年这一数字下降至21%,为远洋地产历史上的最低水平。2015年,巧合的是,仍旧徘徊在21%的低水平线,并未有所改善。在毛利方面,2015年,其毛利达到63.54亿元,同比下降22.2%。
从财报上来看,远洋地产营业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物业开发业务收入的下降。2015年,其物业开发业务收入为271亿元,同比减少23%。远洋地产曾公开表示,物业开发业务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退出了三四线城市,交付可售楼面面积同比2014年减少32%。不过,另一方面,其入账销售均价每平方米增加了2000元。
在业绩发布会上,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明表示,主要是战略调整造成的,远洋地产从2014年就撤出了三四线城市,撤出来以后当然会影响销售收入。远洋新增的土地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在报表上。
记者了解到,正是快速业绩提升的压力,使得许多开发商的开工周期、销售周期都被一再压缩。原本业内一年半的建筑周期,许多大型房企都将其压缩到7个月左右。这样的行业趋势已经成为一线城市的常态,能否跟上这样的节奏成为远洋能否顺利回归的重要指标。也许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才有了远洋深圳首个项目屡遭投诉的现象。
- 合肥宝能城预售证迟迟未批 错失销售良机
- 搜房网遭买主起诉:买英国学区房交款后中介失联
- TOP30房企库存榜:绿地恒大万科居前三
- 8秒卖出一套房 阜阳恒大绿洲开盘热销15.6亿
- 中国建筑一季度净利润63.8亿同比增长13.4
- 万达马德里项目再现分歧 王健林“大概率会放弃”
- 雅居乐5月6日将首发物业4.0新品“雅管家”
- 安居客携云库3.0亮相 依托“全场景”打造领先
- 中国建材扩张无度尝苦果 排污超标处罚太轻屡屡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