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进而增强对肿瘤细胞杀伤功能。目前已成为抗体工程领域的热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全球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5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约有 1410万新发肿瘤患者,有820万肿瘤患者死亡。其中,我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机构预计,全球肿瘤的发病率将从2008年1270万增加到2030年的2220万,未来肿瘤基因工程抗体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促使肿瘤药物市场快速增长。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351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467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速为8.3%。同时,我国2014年的肿瘤药市场规模达到了837.6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了12.6%,高于全球增速。
制药巨头纷纷布局加速抗体工程领域发展。2014年,美国FDA审批安进公司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Blinatumomab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atumomab是美国FDA审批的第一个双特性抗体类药物。另外,今年4月26日,GSK同意通过Zymeworks的药物研发平台开发和商业化新型双特异抗体药物。事实上,这是双方5个月以来达成的第二次合作。目前上市的双特异性抗体产品都显示出,针对肿瘤的良好疗效和巨大潜力,未来仍将不断扩大适应症范围,其发展前景和潜在价值巨大。
目前,我国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仍处于起步初期,只有少数产品处于临床前研发状态,双特异性抗体在国内仍属于研发稀缺的品种,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药物,在技术上存在较大难点,研发投入周期长,大多是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参与研发。机构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新产品不断上市,大型药企参与竞争将成未来趋势。国外制药巨头不断加码双特异性抗体领域,我国大型医药公司参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步伐也将加快。未来3年至5年内,我国双特异性抗体领域有望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 移动医疗 开始容易坚持难
- 人民日报刊文:如何避免人财两空的魏则西式悲剧
- 讨论魏则西事件不要打错板子
- 人民日报谈民营医院:不能因出问题疑市场化改革
- 民营医院为什么被逼到死角: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 魏则西事件背后:印度药未获进口许可 国产药价偏
- 评论:“魏则西之死”刷疼了我们内心的恐慌
- 普华永道:政策推动医疗投资持续上升
- 万联天泽熊小平:社区医疗和专科医院将迎来发展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