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认为,面对竞争白热化和市场需求相对疲软的国内液晶电视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价格战无赢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市场寻找商机的步伐,家电行业分化日益明显。其中海信去年对海外市场积极布局,收购夏普的墨西哥工厂及获得夏普品牌在南美、北美的销售授权是其海外销量取得大增长的关键因素。
海信接手夏普工厂后效率大增
5月3日,WitsView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上,中国三大品牌海信、TCL、创维分别位列3至5名。其中海信销售了347万台,增长13.8%排名上升为第三。TCL也上升一位到第四,销售量达到320万台,微增3.6%。
三星和LG两个韩国彩电品牌在销量上继续占据前两名位置,三星以1050万台占据21.7%的最多份额,但是环比暴跌34.4%,LG电子710万台位居第二,销售710万台,减少了13.4%。
此前外媒报道称,海信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后,提高了对美国市场的供货水平。工厂500个工人能实现月产20万台的产能,而此前夏普运营这家工厂时,800个工人实现的产能不到一半。
报道称,海信对美国零售商合作伙伴的供货时间大幅缩短到1个月,相比以往从中国发货到美国,节省了大量时间。海信还准备对墨西哥工厂增加3000万美元投资,用于自动化改造和产能提升。未来的目标是年产电视量提高到400万台。
不过在外媒眼中,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产彩电还脱不了廉价的标签。在一家外媒推荐的几款彩电产品中,海信40英寸彩电在百思买上的售价为350美元,约合2100元人民币。而同样规格的索尼品牌电视,在亚马逊上的价格为478美元,约合3000元人民币。其他LG、松下等品牌售价也在3000元左右。
海外市场冲击高端仍需努力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员刘步尘表示,在海外市场,三星依然一家独大,而日本品牌索尼退居到第六名,这是由于索尼整体品牌战略调整,主要走高端路线,不再追求单一出货量数据。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全球电视产业由中、日、韩三国主导,现在变成了中国和韩国之间的竞争。但是,中国与韩国的差距还是很大,无论销售量、核心技术、完整产业链方面,中国与韩国都有一定差距。韩国企业是全球布局,中国企业仍然以国内市场为主,在产品方面,中国还以中端产品为主,韩国以中高端市场为主。
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2015年海信在纽约发布ULED电视,其65英寸的4K ULED电视在亚马逊上的标价是2999美元,开始打入中高端市场。2016年4月12日,海信全球发布了第三代ULED超画质互联网电视,走的还是高端路线。
对此海信电器内部人士表示,海信在中国电视品牌价格指数上是最高的,目前很多产品价格超过日本,与韩国接近;在海外市场上开始在大屏等高端细分市场上展开争夺。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液晶电视行业竞争取决于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竞争能力,液晶面板是液晶电视成本的七成,海信电器现在没有制造面板的工厂,将会影响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没有核心产业链支撑,液晶电视行业单纯的比销量没有意义。
- 洗衣机产业下行压力大 海尔等大品牌有望破题
- 抽检中半数产品不合格 红木家具因价高成监管盲区
- 中国家具展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
- 彩电业新老阵营融合在即 市场格局或将重塑
- 海信电视南非市场销量占有率跃居第一
- 暴风TV发布全球首款VR电视 掀起玫瑰风暴
- 存货足够卖一年 空调业库存高烧何时退
- 销售翻番 国美携手美的强强联合推出“登峰计划”
- 客流量销售额大幅提升 家电实体店假期人气回归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