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按照世界金融业的规则,央行就是最终贷款人。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就是要给这些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的时候发放贷款。余额13000多亿,数额不小,但是相对于央行的资产规模来讲,只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5%左右,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央行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因为这种定向的投入能够保证央行释放的流动性,进入一个定向流域,而不是大水漫灌。对于银行的资金怎么引导实业发展,以及提出来的微观微刺激的调控政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捷继续分析称,现在央行把贷款越来越常态化,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潜规则。因为以前中国的一些银行业,有缺了流动性的,哪怕去银行间拆借利率报表,他都不会去找央妈,不像其他的国家碰到类似的问题,都是找央行来解决。
“当时的潜规则是银行不会破产,银行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找了央妈的话,大概银行的领导班子就要被调整了。现在银行出现类似的问题,可以找央妈了,出现真正问题银行也会破产。整个金融体系是一个很大的调整,美国做类似的事情做的很多,而且做的没有中国透明。我们现在是公开给哪些银行的哪些投向,实际上西方很多做的时候,是单独之间银行和央行的交易,其实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跟央行做贷款的企业秘密问题,并不是完全公开。中国在金融领域的透明性做的比世界的其他国家要好。”张捷说。
- 1-4月“弃发”信用债规模高达2126亿 债市
- 宁波银行品牌价值6.27亿美元 位居全球银行2
- 金融业营改增在“互动”中“稳”上路
- 广州设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优化投融资环境
- 保监会警示网络互助计划风险: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
- 巴菲特年会所闻所感:品格是投资中最核心的变量
- 多重优势明显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迎良机
- 亚投行首笔融资花落巴基斯坦 将与亚行共同出资
- 4成90后大学生消费无计划 6成认为存钱就是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