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南京雨润发布的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旗下的核心企业,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及肉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生鲜制品和熟肉制品。
“13雨润MTN1”发行规模为 10亿元,应于2016年5月13日到期兑付本息,由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担任联席主承销商。2015年3月23日,南京雨润实际控制人祝义财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此后,南京雨润资金链紧张,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南京雨润4月29日公布的2015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亏损了15.81亿元,主要原因是高端餐饮市场疲软,人均肉类消费明显放缓。
同时猪价年内大幅上升提高了行业的生产成本。南京雨润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也给出了保留的意见。
其一,就是“该公司实际控制人祝义财自2015年3月23日起,检察机关就对其实施监视居住的措施,至今该公司未收到任何对该事件的更新以及未能与祝义财接触。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评估该项是相对南京雨润的影响”。
其次,截止2015年末,南京雨润的总借款为46.45亿元,其中逾期借款为5662万元,将于未来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39.44亿元,该公司的净利润为-15.81亿元,现金净流量为-3.43亿元。截止报告出具时,南京雨润尚有逾期借款571万元。
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南京雨润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16年3月17日,南京雨润发行的5亿元短融“15雨润CP001”未能按期兑付本息,出现了实质性违约。
不过,此后的3月31日,雨润方面又足额兑付了这一期短融的本息。将于5月13日到期的中票能否兑付还存在不确定性。据投资者透露,4月26日会上,雨润方面人士表示,“为了及时兑付本期中票,目前南京雨润一直在进行相关的资金筹措,除了南京雨润本身,其母公司中国雨润及中国雨润控股集团都在努力提供相关支持。”不过,雨润方面并未说明具体的资金筹集情况。
2.7亿反对票原委
鉴于南京雨润此前已经出现了违约,触发了相关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根据公告显示,4月8日,“ 13雨润MTN1”的主承销商中行和中信银行召开了债券的持有人会议,审议“ 13雨润MTN1”后续偿债安排的议案。
第一次持有人会议中的议案包括要求发行人明确提供“13雨润MTN1”付息兑付计划,对于逾期本金,需按照募集说明书规定,按照日万分之二点一支付罚息等。有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个议案对投资者的保护意义不大,而且募集说明中规定的罚息日万分之二点一,年化才7.6%。所以,我们到场的所有持有人都对这个议案投了反对票。”4月14日,南京雨润发布的持有人会议决议也显示,同意《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关于201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后续偿债安排的议案》的“13雨润MTN1”持有人共计2家机构,持有金额2.8亿元,同意的表决权数额占所持有效表决权的29.47%。
因此,该议案并未通过。4月21日,主承销商再次公告称,应11家持有份额合计5.9亿的投资者要求,将于4月26日再次召开持有人会议。本次公告的议案一共为8项,其中第二项是,“如发行人延迟兑付/部分延迟兑付”13 雨润 MTN1“ 本息,需按照日万分之六点五支付罚息”。
其他议案包括要求发行人加强信息披露、增加增信措施、主承销商提供流动性支持、发起违约求偿的法律诉讼等。这些本都是保障债券偿付,以利于投资者的措施,但是其中的两项却“蹊跷”地因为有2.7亿元的持有者投反对票而未获通过。
未通过的两项分别是逾期需要按照日万分之六点五支付罚息和主承销商提供流动性支持。前述投资者表示,“这两项是和主承销商中行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据我们所知,持有者2.7亿元的中银国际只是通道,实际的资金来自于中行的理财资金。
这个账户为‘中银国际中行中行1’,债券投资者都知道,这种命名的意思是资金来源于中行,托管也在中行。”该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4月27日的会上,就有投资者和中行方面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投资者认为,中行作为雨润最大的贷款方、最大的持有人,很有可能是利用其信息优势,伤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债权。
而中行方面人士则在会上表示,“中行这几个身份并不冲突,法律有没有禁止。而是投资者的逻辑有问题,如果本期中票违约,中行也会有损失。”
- 快鹿进入艰难还账期:挤出7000万 开始大裁员
- 保险员数量5个月增长41% 增速过快拉低整体素
- 扎克伯格一年安保费500万美元,库克只有20.
- 望洲财富危机进展:正筹划把董事长取保候审
- 苹果市值一周缩水650亿美元 蒸发掉一个柬埔寨
- 前海人寿去年净利猛增22倍 已通过股票压力测试
- 太空板业3日复牌 拟4.32亿元收购建筑软件公
- 国瓷材料拟5.6亿元收购资产 布局汽车尾气治理
- 宝能系前海人寿发布年报 99%保险收入来自银行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