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税改新政废了行邮税优惠,接着正面清单又剔掉了不少特有商品,短短两个多礼拜,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画风突变:早前被视为规范代表的保税进口,政策优势遭到全面稀释;而直邮进口则凭借更强的个人自用属性,保留了行邮税等多项优势。
对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来说,现在把保税仓里的库存去掉才是王道。税改前进来的货,能不能走行邮税,先要打个问号。不在正面清单里的里的货,没错,就是“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以后想甩卖都甩不出去。
于是乎,这两天,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都在甩卖(包括但不限于苏宁海外购、京东全球购、跨境通、蜜芽宝贝)。而且,口号也是出奇的一致:“包税”。台词大意都是:因为税改,新增加的税费,商家给你包了。“包税”的品类,则集中在税改后增加的税费还不算多的奶粉,以及纸尿裤等热门母婴产品上。
被加了税的跨境电商为什么一致决定给消费者包税
为什么是这几款商品?原因很简单,它们本身新增加的税还不算多,商家还包得起。
举个例子,100块钱的尿布,原来走行邮税,可以免征,新政之后,多出来11.9元的税费,商家就咬咬牙,给你包了。
对大的电商来说,这点税费他们可以靠货源优势,供应链优势,甚至联合品牌商一起,化解掉。
所以,蜜芽CEO刘楠才会对澎湃新闻说,“实施跨境电商综合税之后,不觉得税率会成为痛点。”
像奶粉、尿布这种,民生刚需货,明确在正面清单之内,少赚就少赚点,好歹销量还有保障。
被加了税的跨境电商为什么一致决定给消费者包税
再说,现在大家都在“包”,“不包”怕是要丢份的——“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宁愿在成本上下工夫,也不愿让出市场份额。”不少跨境电商人士,这么告诉澎湃新闻。
但谁都知道,这样的游戏显然很难持续。
通过比价网站就能发现,多家跨境电商的多款产品在4月10日,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价。
“税改新政出来后,总体价格肯定是上扬的。”业内人士这么说。
下一步怎么办?大型电商,现在都在观望。
苏宁海外购的朋友告诉自贸区邮报,接下来苏宁会寻找差异化(商品),并会加强一般贸易。
保税进口?再看看吧。
这位朋友对澎湃新闻说,目前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官方解释。例如,首次进口化妆品的明确界定,“苏宁目前大部分化妆品都不是首次进口,但如果是按照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有一部分属于首次。”
刘楠也举了婴儿手帕的例子,目前材质多有不同,希望有明确解释。
观望还是很有必要的。
听说,国内某家在海外上市的奢侈品电商,现在已经急得头大了,在保税仓里屯了一堆“首次进口的化妆品”。正不知道怎么出手呢。
另一家国内大型电商,也在保税仓吞了几个集装箱的货,同样不在正面清单上……
人民日报说,对于已经进入保税区而不在清单之列的商品如何处理,相关政策目前正在抓紧研究中。。。
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头脑清醒,或者消息灵通的电商,前一段时间已经开始清理部分品类了。
“液态奶基本挂了,昨天(4月8日新政第一天)基本都下架了。”某国际奶粉品牌电商负责人告诉自贸区邮报。
被加了税的跨境电商为什么一致决定给消费者包税
而那些海外仓资源丰富的电商,已经开始打算减少国内保税仓的规模,转战直邮了。
丰趣海淘CEO任晓煜向澎湃介绍,直邮将成为丰趣海淘的主要方向,“保税是看商检的细则,目前是不可预测,所以先清(库存),出来后肯定能找到适合保税的类目,但会缩水。”
跟保税模式比,眼下,直邮在政策面上还是“小甜甜”,税收可以走行邮税,监管也不受保税备货模式一线验核通关单的影响。
但如果未来直邮做大了,有冲击一般贸易风险,会不会被扣上税收流失的帽子,沦为“牛夫人”,也未可知。
- 跨境电商一步跨入“红海” 供应链成“生死线”
- 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启动
- 海关发布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监管事宜
- 跨境电商新税制实施 海淘奶粉成本门槛双提高
- 中小跨境电商或面临淘汰 奶粉海淘依然有优势
- 跨境电商告别“免税时代” 母婴产品等受影响最大
- 山西百吨苹果大葱不愁卖 手机app助力解“卖难
- 海淘奶粉涨价 电商包税留客
- 跨境电商税改新政利好直邮模式?业内:看上去很美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