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册

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企业年金规模增速放缓 参与人数仅京沪超百万人

其他行业  2016-4-11 11:48:18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核心提示:在经历了几年迅猛增长后,企业年金增长逐渐放缓,2015年资金规模增速仅为23.9%,全年新增职工数约23万人,在职职工中拥有企业年金的人数比例仍不足十分之一。专家建议,企业年金要想获得突破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老“第二支柱”,必须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率,调动广大企业积极性。

 

  在经历了几年迅猛增长后,企业年金增长逐渐放缓,2015年资金规模增速仅为23.9%,全年新增职工数约23万人,在职职工中拥有企业年金的人数比例仍不足十分之一。专家建议,企业年金要想获得突破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老“第二支柱”,必须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率,调动广大企业积极性。

  现状 增长规模迅速放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了“2015年度全国企业年金业务数据摘要”,截至2015年底,总共有7.5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2316万职工参保,2015年年底积累的基金金额为9525.51亿,规模增速为23.9%。

  截至2014年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已达7688.9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年金增长规模正在迅速放缓。在2008年,企业年金资产金额同比增幅曾高达530.47%,2009年、2010年的同比增幅也分别达63.20%、54.18%,此后几年逐年递减,直至2014年的27.4%。

  从职工账户数看,2014年企业年金参加职工有2292.78万人, 建立年金企业7.3万家,也即2015年全年职工数仅增加了约23万人,增加了2万家企业。此外,2015年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4亿人,其中在职职工2.62亿人,也就是说,在职职工中拥有企业年金的人数比例仍不足十分之一。

  从区域来看,不仅在规模上存在东、中、西梯度分布结构特点,而且在发展增速上呈现出区域性差异。人社部数据显示,职工账户数超过百万的仅有北京、上海两地,分别为1203874人和1135268人。东部省份相比中西部省份人数明显较多,如广东省为721733人,江苏省441320人,山东省477433人。而广西仅有162792人,贵州省154625人。

  此外,不可回避的是,新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越来越少,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的单一计划及加入集合计划的中央企业仍然是企业年金的主力军,且职工工资(费基)增长也开始放缓。

  分析其中原因,平安养老副总经理鞠维萍认为,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来源于企业缴费增长和投资收益增长两方面。由于新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逐渐减少,因此其带来的新增缴费也在减少。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好,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高,当地国有企业也已经基本建立企业年金,从内生需求来看,愿意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越来越稀缺。同时,我国企业年金缴费比例也偏低,即将开始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8%,个人缴费比例4%,而企业年金目前缴费标准远远低于这一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表示,真正的企业年金应该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由企业自主选择的一种员工福利战略。而我国企业年金的突出问题是,迄今不仅参与的企业和员工人数比例小,而且已经建立起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本身的高工资再加上企业年金,实际上扩大了劳动者的待遇不公和拉大了社会分配差距。

  困境 “第二支柱”功能未发挥

  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企业年金理论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是重要的社会养老资源,例如,美国在2012年末的企业年金资金结存规模就高达5.1万亿美元。但在国内的实际运作中,企业年金不论是覆盖率还是资产规模,都远远不能和“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相提并论,没有发挥“第二支柱”的重要功能。

  有专家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其建立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只要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必须同时建立职业年金。而对企业而言,企业年金是非强制的,这是企业年金发展低于预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目前接近30%的基本养老保险名义筹资费率已经使企业、单位负担过重,在这个费率之下再建立较高水平的企业年金非常困难。

  鞠维萍认为,未来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扩展,这就需要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放开,重新审视企业年金的自愿原则,国家应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计划。与此同时,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应该向职业年金标准看齐。另外,虽然目前中央企业已基本建立企业年金,但是存在集团统一建立、集团内公司单独建立以及集团统一选择管理人、集团内公司单独建立等3种模式,分布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下属子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暂时还未建立的子企业依然存在,值得市场机构去深入研究,发掘市场机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杨长汉表示,目前国企在企业年金建立过程中充当了“顶梁柱”,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仍亟待建立企业年金。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率,迈过这最大的“两道坎”,才能使企业年金真正形成普惠。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齐美祝也表示,太平养老做企业年金业务相对比较多,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年金市场的增速大大放缓了,运行当中也存在着门槛比较高,计划形式比较单一,运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从未来业务发展角度来看,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纳入到制度范畴的,应该去大力发展这些业务。从产品的角度,“新国十条”提出落实团体年金保险和一些优惠政策,希望可以更快地协调和加以推进。如果这块能够政策落地,第二支柱这个领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亮点 投资收益率创新高

  尽管规模增长大大放缓,但企业年金2015年投资数据却十分亮眼。人社部数据显示,2015年度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了9.88%,创下了2007年来的新高。这一数据在2014年为9.3%,2009年为7.78%。

  目前,超过9000多亿元企业年金由20家机构管理,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券商三大类。目前共有20家金融机构拥有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资格,其中基金公司共有11家,券商和保险公司合计共9家。

  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近日表示,保险行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养老公司正在管理着企业年金,整个行业内有超过50家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别的保险机构,其中包括21家综合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还有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这两类当中有7家是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从目前管理的规模来看,超过了5000亿,占所有企业年金总规模的将近52%。从收益率来看,大部分公司在9%到13%区间内。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832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中国演艺产业现状与供需平衡分析

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情况(1)演出场次2013年国内音乐类演出总场次1.65万场,票房总收入达43.06亿,占演出...[详细]

中国不锈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不锈钢行业市场规模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详细]

中国婴儿奶粉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北京召开,会上提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详细]

园林绿化行业结构分散 探析未来发展四

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详细]

内蒙古和山西地区LPG行业市场供需现

内蒙古LPG1.1市场现状内蒙古具有自身特色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石化产业构成中,煤化工在全国已占有...[详细]

中国陶瓷行业竞争激烈 艺术陶瓷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收藏观赏性艺术陶瓷市场日益红火,并由此推动了国内艺术陶瓷制作的产业化进程。一、国内陶瓷...[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83970506 82202306 82209009 83970558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82202306 IPO咨询专线:0755-82209009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951110560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6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