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4月6日报道,根据毕马威的数据,在2015年7月-12月间,发达经济体在中国的境内交易量与前六个月相比下降55%,由77宗下跌至35宗,这是至少10年来最低的数字,并出现境外收购量首次超过境内交易量。而发达经济体2015年全年在中国的112宗境内交易也创下10年来的低位。
毕马威中国投资咨询服务主管雷诺森说:“虽然人们的确在担忧中国的经济,但中期来看,这仍不足于对并购市场产生太大的抑制。”
他表示,对海外投资者来说,中国仍是一个充满着吸引力和商机的地方。特别是,中国社会正在走向老龄化,健康医疗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机;科技行业也很活跃,大量的资金被投放进去,新兴企业不断涌现。
报道称,在35宗中国境内交易中,其中过半来自香港地区(22宗),而之前六个月是43宗;三宗来自美国(前六个月是11宗),两宗来自新加坡(前六个月是6宗);只有日本在中国的并购保持着平稳的态势,上半年和下半年均为6宗。
毕马威的分析调查涵盖了买方至少占据海外公司5%股权的完成交易资料,并跟踪了15个发达经济体和13个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交易过程,但不包含政府、私募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投资的交易。
报道称,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境外并购活动仍然保持强劲。中国对发达市场的境外投资上升5%,至62宗,这是10年来最高的半年度成交总数。美国是最热门的投资地点,成交12宗;澳大利亚位居第二,成交9宗;香港地区的收购案有6宗,比前六个月的15宗有所下降。
调查发现,中国公司在新兴市场表现得更为活跃。中国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在2015年下半年上升78%,达16宗,其中南亚和东亚(不包括东盟)有7宗。
雷诺森称,尽管人民币的币值目前处于近年低点,但毕马威仍然预期中国企业会持续进行重大的交易,因为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正积极地寻找新的技术,进入新的市场,以使自己在国内市场变得更强,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他说:“对中国海外并购而言,投资海外的成本正变得更为高昂,针对资本外流的管制也愈趋严格。这使得私营企业较难以将金钱转往境外。”
- 跨境进口税改:缴税有共识 执行有困难
- 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报告:中国经济不太可能硬着陆
- 财政部:合理运用政府投资基金聚焦支持重点产业
- 国务院参事夏斌:现在经济系统执行力很差
- 外媒:发改委要求开展企业债兑付风险排查
- 上海酝酿崇明撤县设区 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速
- 李克强常务会上大写三个“+”:带动活力市场
- 5万亿增值税如何划分:东部省份不赞成中央地方五
- 财政部明确部分国家储备商品税收优惠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