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
中国活力令我深受鼓舞
新京报:就任大使前,你来过中国吗?
凯罗: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89年,当时我在荷兰财政部工作,来北京是为了参加亚洲开发银行的年度会议。当时,北京只有一家西方现代酒店,叫喜来登长城酒店。在街头我也见到许多自行车。
新京报:此次来北京履职后,你去了哪些地方?
凯罗:过去几个月,我都待在北京和上海。它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繁荣的大都市,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口众多,充满现代和国际化气息。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发展,这种生机和活力让我深受鼓舞。
新京报:在你看来,中国和荷兰之间还存在哪些合作机遇?
凯罗:在我看来,两国之间的合作机遇太多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共同兴趣的领域。首先,我们都希望社会更安全。我们需要共同打击的,不仅包括普通的刑事犯罪,也包括全世界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其次,我们能创造更多就业。我们无法预测哪一个企业会找到商机,但两国政府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平台,为两国企业创造见面和交流的机会。
谈经济
中国经济逐渐走向成熟
新京报: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专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凯罗: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速超乎预料。经济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能连续数十年以10%、15%的增速增长。现在,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了,但依然以6%、7%的幅度增长,这个速度比荷兰的经济增速高多了。可以说,中国经济依然有一个现象级的表现。此外,如果经济增速从10%降到7%,这也可能是一个健康的迹象,是经济成熟的标志。
新京报:你怎么看中国的经济转型?
凯罗: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经济模式支撑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成功,这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繁荣,也令国际社会受益。
当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已经准备进入一个进一步深化的新阶段,不仅要进一步多样化,也要重视内需增长。现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拥有了购买力,他们必然要在中国消费。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开始向内需拉动转型。人们需要不同类型的产品,随着需求的增加,产品生产方式也将迎来改变。这是中国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 网红经济:中国估值过亿 美国九成网红不赚钱
- 长江经济带迎发展新节点 负面清单加快落实
- 工业企业利润摆脱一年负增长 或将为恢复性增长
- 管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只是货币刺激
- 人民日报:政府不应采用行政手段把就业包下来
- 国资委原官员:国企改革目前是在倒退
- 日本政府下调经济形势判断 称“近期经济走弱”
- 海外直邮告别“零税收” 税率有提升
- 亚投行行长回应是否邀请美国加入:会等待美国做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