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
目前,上海新能源车规模快速增长。2013-2015年,本市共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57666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1754辆(包括私人车36685辆,租赁车5307辆,公务车9762辆)。截至2015年年底,本市已建各种充电桩共计2.17万个,其中住宅区建设的私人充电桩超过1.65万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专用充电桩约0.32万个,公交、物流专用桩约0.08万个,社会公用充电桩约0.12万个。
根据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预计到2017年本市新能源车辆发展规模将达到13.1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约12.1万辆,公交、物流、环卫等其他车型约1万辆;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车辆发展规模将达到26.3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约24.5万辆,公交、物流、环卫等其他车型约1.8万辆。为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上述发展目标要求,经测算,至2017年全市新能源充电设施规模需达到10.3万个,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保场需42座;至2020年,全市新能源充电设施规模需达到21.1万个,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保场需68座。
满足各类地区需求
为此,上海构建覆盖全市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与充电设施服务走廊,满足各类地区新能源车辆发展与使用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乘用车用户结合居民区、办公场所停车位配建充电桩,至2020年建设公务、租赁、私人小客车自、专用充电桩不少于17.5万个。另一方面,至2020年,通过新建地块配建、已有公共停车场增建等措施,合理布局建设社会停车场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不少于2.8万个,满足用户临时补电需求。
同时,至2020年,全市建设公交、物流、环卫、客车专用充电桩不少于0.77万个,建成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保场68座,满足行业的基本充电需求。一类地区规划形成多点分散、密度较高的服务网络,充电设施按照0.9公里服务半径布设;二类地区形成适当集中、布局均衡的服务网络,充电设施外环内按照0.9公里服务半径布设,郊区新城及其他区域按照1.5公里服务半径布设;三类地区形成分级明确、适当预留的服务网络,集建区充电设施按照1.5公里服务半径布设。
此外,公用充电设施也在加紧布局中。至2017年,规划在全市布设约1.3万个公用充电桩,至2020年规划在全市布设约2.8万个公用充电桩,建设不少于130个公共充电站。
- 新能源车补贴滞后拖累销量 四月或密集发布政策
- 我国船舶配套产业或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 地方财政或将暂缓新能源补贴:或以油耗限值和碳交
- 汽车电子市场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 湖北汉十高铁浇筑首孔铁路箱梁 预计4年后建成通
- 杭州将对新能源车取消“限行”政策
- 工信部: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增长
- 未来几年新能源车投资高达800亿 多家车企布局
- 北京汽车净利预测下滑26% 自主品牌业绩两重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