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赚钱难度加大“增产不增利”现象凸显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处于下滑通道。中国指数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蒋云峰24日在“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指出,2015年百强房企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较上年下降0.1、0.6个百分点,全年净利润率均值下降0.4个百分点,已逼近10%的红线。
利润率下滑,百强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却攀上历史新高点。《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指出,百强企业去年销售额增长19.4%,市场份额达36.7%。这意味着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房企“增产不增利”的现象进一步凸显。
原因几何?据报告分析,一方面,供需关系逆转、营销难度加大使企业经营成本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部分一二线城市市场过热、竞争激烈导致土地成本高企,也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报告显示,2015年前30强企业中,有13家商品房销售均价下跌,而百强企业销售、财务和管理三项费用率却较上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
土地成本的增幅更为惊人,报告称,2015年百强企业土地成本占同期销售均价的比重均值为43%,该比重在一、二线城市的均值高达124.9%和37.9%,分别较上年增加17.6、7.0个百分点。
房企创新转型模式积极探路“供给侧改革”
“弯腰捡钱”的时代已过去,更多房地产企业开始发力探索新的盈利增长点,以破除对土地增值红利的依赖,寻找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品牌房企对此多有探索且“招式”颇多。万科、华润等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产品和服务,智能户型、绿色科技成为新“卖点”;中海地产等企业组建自销团队,减少中间环节成本;绿城、旭辉、朗诗等加大合作开发力度,以较低的持股比例进行项目开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在产品升级中,“供给侧改革”成了房企发展战略中的高频词。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结构性过剩、供需错配”的问题,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冰火两重天”便是这种矛盾的反映,这需要企业针对“供给侧”完善发展模式。
报告显示,2015年49%的百强企业已开始寻求转型,其中42家企业围绕房地产产业链拓展新业务,另有7家企业向行业外拓展新业务。针对消费需求的改变,分别有92%、31%、17%和41%的百强企业进入商业、产业、养老、文旅等领域。
刘洪玉表示,目前品牌房企在“供给侧改革”探索上已有所作为:一方面在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需匹配的精准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提升供给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从长远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指出,房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利于行业去库存,还将提升行业品质,创新行业价值,并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 百强房企普遍“增收不增利” 净利润率逼近10%
- 开发商集中网上签约 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系统被挤
- 苏州楼盘最高备案价达7万 网友质疑为涨价留空间
- 上海从严房地产调控 抑制非理性过热
- 上海降温楼市:限购升级 二套房首付不低于五成
- 盈利质量普遍下滑 中国百强房企转型求变
- 盈利质量普遍下滑 中国百强房企转型求变
- 巴菲特密谈被公布:毫无疑问 房价泡沫会持续出现
- 陶瓷卫浴行业发展之“痛”:物流让陶企损失太大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