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近期陷入多事之秋,先是南京一经销商自杀身亡,紧接着又遭媒体质疑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身份”造假。
3月21日,国内有媒体指出,比亚迪公关公司发来的《比亚迪新能源稳居全球销量第一,唐成扛鼎之作》一稿中写到,“根据海外媒体数据统计,比亚迪新能源1月份凭借5675辆成绩持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存在误导公众、误导媒体之嫌,理由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冠军是丰田,根据丰田汽车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丰田在全球范围内共销售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10.45万辆。
上述媒体还指出,比亚迪在数据表下面标注着所谓“海外媒体”的名称为“Ev-sales.blogspot.com”,而将这个域名输入浏览器时,网页显示的是“无法找到您要访问的网站”。
比亚迪究竟是不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这背后将涉及“新能源汽车”定义这一层面的问题。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3月21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新能源汽车是一新名词,据他所知,国际上对新能源车尚无统一的标准,而国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所指的新能源汽车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普通混合动力(即非插电式普通混合动力)不在此之列,“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一个政策定义,而非科学定义。假如按国内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国际上一些机构所划分“电驱动汽车”与之比较相近,电驱动汽车包括纯用电以及主要用电的汽车,部分用电的非插电混合动力也没有被包括进去。
“因为丰田在全球销量的主要是销售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近年来开始推出氢燃料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但其插电式混合动力基本以续航里程在20公里左右为主,而中国对插电式混合动力在补贴中的要求是续航里程要达到50公里以上,假如按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来看,比亚迪在去年以及今年1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应该是全球第一。”王秉刚如是说。
王秉刚等专家一直在呼吁政府将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列入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如愿以偿。
第一电动网CEO邱锴俊也谈到,国际上并没有新能源汽车这一统计口径,往往只有关于电动车的统计,一般情况下,国际上所指的电动车,是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假如按这一标准,比亚迪应该是去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
邱锴俊还谈到,第一电动网与Ev-sales有过联系,Ev-sales应是纯民间的,算不上权威,但数据相对齐全,基本新能源汽车大国的数据都有,而Ev-sales公布的数据与各国车企生产销售的电动车数据相对接近。
丰田中国新闻发言人牛煜3月21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丰田从未对外宣布该公司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2015年,丰田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是120.91万辆,今年1月是10.45万辆。
“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确实位居全球第一。不过,按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属于节能车,而不属于新能源汽车。目前,业内对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不一。按丰田的统计口径,并没有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统计数据。”牛煜称。
按中国汽车协会统计,2016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37937辆,销售35726辆,比上年同期均增长1.7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7850辆和24835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倍和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分别为60.1%和68.5%。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比亚迪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唐的销量为4012辆,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13748辆)中占比约30%,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总销量(5966辆)中占比高达67%。
尽管唐在插电式乘用车领域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今年1月销量超过4000辆,完全接替比亚迪另一款插电式混动汽车秦的霸主地位,但是比去年12月逾5000辆的月销量略有下滑,而比亚迪秦的销量则下滑至千辆以下,今年1月销售仅517辆,较之去年12月销量减少约1000辆。业内有人士认为,随着国内外电动汽车竞争加剧,比亚迪未来能否保住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是未知数。
- 菲亚特在华失衡:野心大诚意小 6年仅有两款国产
- 宝马因油泵设计缺陷 召回部分进口迷你汽车
- 车易拍事件追踪:官网“二手车交易无差价”字样已
- 杭州Uber司机骗补14万被刑拘:注册5000
- 江铃汽车去年净利增5% 拟10派10.3元
- 军工行业 航科集团改革全面启动
- 广汽吉奥销量下滑七成 广汽集团拟投37.5亿助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突破,微宏发布不燃烧电池技术
- 福建奔驰35%股份将纳入北汽囊中 福汽撤出管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