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7个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经启动。截至2015年底,共有2000多个企事业单位被纳入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978.7万吨CO2,成交额14.1亿元。仅2015年当年配额成交量为3263.9万吨CO2,成交金额8.36亿元,较2014年同比分别增长112%和51%。企业整体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企业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保持双降趋势。以市场手段推进碳减排的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据了解,发改委正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度,为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奠定基础。一是着力推进碳交易立法,发改委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去年12月已正式提交国务院审议;二是扎实推进碳交易顶层设计和基础制度建设,初步确定了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和企业边界,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了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方法,发布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起草了核查报告的实施细则。部署和动员各地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核查报告制度;三是加强基础支撑体制建设。规范引导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运行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四是开展碳交易制度相关的能力建设。
此外,发改委还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开放碳排放配额预分配工作,尽快出台第三方核查机构的管理办法、认证规则和核查规则,积极培育第三方核查认证机构,建立碳交易市场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
发改委气候司测算,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覆盖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扩大至30亿-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亿-80亿元。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碳交易初期现货交易市场规模不大,碳交易市场未来的活力在于衍生品市场。到2020年,如果衍生品市场建立起来,碳市场规模则有望接近500亿元甚至千亿元级别,包括环保节能设备改造和环保服务、碳排放相关领域以及供碳捕捉服务或碳汇的相关行业将获得巨大市场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以碳排放为标的的金融创新潜力大,特别是碳排放为标的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机制,其中包括CCERs质押、碳期权合同、碳基金、CCERs预购买权、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也将面临机遇。
- 充电设施产业或迎政策密集期 重点关注7股
- 碳排放交易市场或将明年启动 市场规模千亿级别
- 国家电网公司今年电网建设计划投资4390亿元
- 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下调 企业利润降幅或超千亿
-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明确地板价 短期内油价或不再调
- 2018年前国家电网欲开工建设“十交两直”工程
- 中国未来三年暂建煤矿 同时推进沿海核电项目
- 充电桩业期待加快圈地 一两年内或有成熟模式出炉
- 煤炭业明年或迎来最差年 低油价将维持5-10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