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想法虽然美好,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我国生鲜O2O市场依旧前景广阔,但企业均面临着受众范围窄、成本高利润低等问题。全国大型生鲜电商水果营行的倒闭更是引发了人们对行业还能走多久的反思。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000家生鲜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表面上热闹非凡的生鲜电商为何实际经营起来会如此凄惨。互联网高级分析师,中国互联网诚信联盟副秘书长高泽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定位不准、成本过高、盈利困难成为拖垮我国生鲜电商的三座大山。”
高泽龙表示,虽然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生鲜电商的受众人群依旧比较狭窄,主要为工作较为繁忙又不想出去吃饭的白领人群。而这部分人在选购时随意性较大,对品牌以及某种口味忠诚度低,而在消费上又不会过于依靠补贴,所以某个生鲜电商品牌很难拥有非常忠实的“粉丝”。
最让生鲜电商头疼的是微薄的客单价却要面对高企的成本。我国生鲜电商数量较多,相对来说价格较为透明,而且所售产品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买到,只是在品质上略有差异。这就造成如果差价相对较大,将无法吸引人们前来选购,企业们在提高价格上非常慎重。
而在实际配送中,冷链配送的成本却并不低,再算上运输途中的实际损耗,造成成本激增。有业内人士指出,半成品生鲜由于季节、温度的不同,水洗后更难存储,容易发生变黄、出水、发干、发黑;且配送过程中因挤压、碰撞,蔬果容易发生挤烂、变形等情况。有数据表明输送途中一般生鲜产品的损耗率可以达到10%-30%,而普通商品损耗率不到1%,如果配送时间不精确,很可能造成部分食品不新鲜甚至无法食用,这些实际损失都需要计算在成本之中。
高泽龙表示,相对于客户群体暂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好成本问题将决定生鲜电商的生死。他建议,在实际条件允许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人人快递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即利用社会闲散劳动力来实现精准配送。不但可以解决运力不足,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盈利空间。此外,对于盈利模式应该扩宽视野。国外半成品生鲜电商均有会员制度,会员会购买一个月甚至更久的货品,电商再每天按量配送。这样做的直接好处就是可以依需分配,免去客户繁琐的下单过程,而主要还可以留住客户,形成粘性效应。
- 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双降 今年将面临更多困难
- 电商将推动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 改善存在的痛点
- 海关总署:进出口双降主因是外需低迷与大宗商品价
- 海关总署:一季度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 只烧钱不挣钱 钢铁电商后劲不足
- 美国就业形势强劲不能掩盖一切 零售业吃紧
- 哈欧国际班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达8743万美元
- 跨境电商发展按快进键 剁手族心里正窃喜
- 沈阳去年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货值折合人民币约1.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