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研究报告显示,有超过8000亿美元的新兴市场主权债务伪装成了这样一些债券的形式——提供隐含的国家担保,却不总是出现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这些债券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由新兴市场以美元和其他硬通货发行的所谓准主权债券的存量在过去12个月里急剧上升,截至2015年底超过了新兴市场全部主权外债的存量。此类债券用得越来越多,似乎表明发展中国家日趋把债务转移到第三方,由其利用处于历史低位的利率大量举债。
虽然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官方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按全球标准衡量仍然较低,但不太显眼的债务(一旦爆发危机,它们仍可能不得不担保此类债务)的增长意味着,它们的潜在负债水平可能更高。
“这个问题令人忧心已经有一段时期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此类债务并不总是出现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美国佳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权债务违约问题专家布赫海特表示,“新兴市场此前受益于历史低位的利率和历史高位的大宗商品价格。过去一年里,这两方面的局面都开始逆转。如果由此造成的压力迫使某个国家进行某种形式的主权债务重组,该国的此类主权或有负债将需要得到处理。”
由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发行的债券被计入该国的债务与GDP之比计算,但这并非常态。同时,在摩根大通追踪的181只准主权债券中,只有19只带有明确的主权担保。
新兴市场已受到压力,因为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和其他新兴市场货币走高,使美元债务的偿还成本更难承受。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资本大量进入新兴市场国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国家都长期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包括大规模信贷投放和大量投资刺激政策,这加剧了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债务。
新兴市场大量借债的时候正值美元贬值阶段,融资成本较低,规模巨大,如今本币表现平平,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货币甚至在今年一直下行,毫无回升趋势。而美元自从2015年年初以来整体表现良好,加之美联储启动加息,背负美元债务的经济体将承受额外负担。
- 中国仓储指数正式出炉 有利于监测经济运行状况
- 修订版新股发行细则出炉 将“探路”注册制
- 平抑资金面波动 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放量
- A股四天内4度触发熔断 发生了什么
- 熔断机制的漏洞和其无风险收益的逻辑
- 开盘半小时提前收市 沪深300指数跌7%再度触
- 油价a股重挫市场信心 亚洲市场全线崩塌
- 减持解禁制造市场恐慌 市场再测熔断机制
- 上海黄金交易所下调国内金银等贵金属交易费率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