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潜在减持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
减持禁令或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今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从即日起6个月内,A股大股东及高管不得减持股份。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周股东高管净减持规模达到151亿元;禁令出台后7月至12月平均每周净增持91亿元,减持几近绝迹。如无新的减持规定出台,上述减持禁令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今年上半年的减持潮或将卷土重来。
解禁规模有多大?
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考虑7月8日至明年1月的解禁总规模(1.55万亿),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间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减持的规模(约1,400亿)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约3,200亿),测算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1.1万亿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1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实际减持规模可能有多大?
1月份潜在净减持压力或超过1,500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0.7%以上。一方面,我们观察到此前市场的一般情况下的净减持力度(净减持规模占流通市值与自由流通市值差额的比例)和指数点位成正比,由此估算1月常态净减持规模将在4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因6个月不得减持规定累计的潜在减持压力将在千亿元以上(已经考虑到期间增持公司不得减持的因素)。因此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1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假定指数点位和成交额均与目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1.6%。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报及一季报披露窗口期(季报前30日,预报和快报前10日)不得减持,而3月末和4月末分别是年报及一季报的密集披露期。再结合春节前夕企业和股东现金需求的提升。这些因素将使得1、2月份的集中减持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哪些行业和个股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
分行业来看,银行、证券、机械等行业解禁市值规模较大,证券、传媒互联网、电子等行业解禁规模占A股市值比例最大,面临较大的减持压力。分板块来看,中小板、创业板减持压力大于主板。
按照如下思路梳理2016年1月减持压力较大的个股:包括1)已经公告有股东即将减持或减持计划尚未结束的公司;2)估值较高,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无丧失控股地位风险)的公司。
不排除未来或有应对政策出台
基于我们以上分析,预计较为集中的减持压力将对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不排除监管层将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来减缓或对冲集中减持的压力,如通过制定规则限制减持的规模和速度、安排预备资金对冲减持压力等等。虽然也不排除限制减持政策会继续延期,但我们预计在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延期的可能性较低。
- 社科院称:TPP将中国排除在外或降低其成员福利
- 全国人大通过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 明年3月1
- 我国拟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
- “高库存、高成本、农业短板”三大问题或成因为何
- 社保降费将至 养老保险基金赤字风险或成掣肘
- 印尼人讲中日竞争合作:日将成中国最重要对手
- 全国统计系统将于明年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等五
- 一场国际学术会议中的欧洲中心主义
- 国地税征管改革方案公布:明确职能划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