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寿方面表示,本次股权变更得到了股东们的大力支持,显示出了股东对百年的信任,看好并全力支持公司的发展。资本注入为百年“二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有力保障了公司发展对偿付能力的要求,为公司经营和风险防范提供了充足的资本保障,大大提高了百年未来发展的稳定性。
筑巢引凤价值成长结硕果
市场上有近70家寿险公司,财大气粗的万达集团为何只看中百年人寿?
回顾百年发展轨迹或能揭开其中的奥秘。百年人寿于2009年在大连成立,在董事长何勇生的带领下开始探索自身发展道路,并为企业制定了“五年前二十、十年前十”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目标。随着市场排名不断上升,特别是持续超越很多老牌保险公司后,这个无名小辈逐渐得到外界的关注。
六年间,百年人寿不仅成功构建了涵盖企业法人结构、人才战略、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及科学决策将机制五大核心竞争力,还通过对个险、银保、电销、网销等新老渠道的精耕细作,保费实现年均94%的复合增长速度,成为行业低迷期少数保持高速正增长的企业之一。市场排名由开业之初的第60位稳定上升至行业前18位,提前一年实现了“五年前二十”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
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获得了业内的好评以及主流媒体的认可。不久前,百年人寿以出色指标分值成功入选“2014年度中国价值成长性十佳保险公司”榜单。此外,在《2014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百年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7,盈利能力和资本管理能力排名第4,发展潜力排名第12。在中金在线的《寿险行业大剖析:投资能力哪家强》中,百年人寿位列寿险公司五年平均投资收益十强中的第3位。
经过六年的发展与积累,百年人寿实现了业务发展、机构建设、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百年特色发展的内涵式道路。业界人士认为,百年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吸引万达等众多股东踊跃支持的根本原因。同时在行业整体向好的大趋势下,百年人寿实现快速发展也需要更多“动力”。
强强联合共筑发展新高度
对于本次万达扩股增资,业内人士认为,百年人寿自开业以来一直很重视规划未来发展,建立了业务发展规划模型,百年人寿与万达的持续增资是充分从公司未来健康、快速发展具体需求以及兼顾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对资本金需求进行了考虑和规划。
作为国际知名企业,万达集团具有雄厚的实力、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影响力。万达在资源整合、投资方面的影响力和优势可为百年稳健发展提供支持,有助百年做大做强寿险主业,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强化核心竞争能力,业绩和盈利能力都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助力公司的持续增长和长足发展。
此外,增资扩股除了增加注册资本金外,还将极大提高百年的偿付能力,有利于百年扩大承保能力,满足百年人寿在完成全国布局后大规模的业务高增长需求,保证公司合规安全稳定运营和长远发展,也为第二个五年稳健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充足保障。根据百年二五发展规划,公司将围绕寿险相关产业链,通过参股或控股健康管理、IT、旅游等领域,实现公司协同发展。
在监管环境放宽和行业发展向好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对产业资本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万达与百年牵手可谓是强强联合,双方可在战略、资本、业务、资源、平台等层面上进行更深层面合作,一定能够将百年发展带上全新高度。同时,势必进一步提升其他股东对百年未来发展的信心。
稳中求进力争达成二五目标
资本实力大增,为百年人寿“二五”目标达成增添底气与定力。
在第一个五年发展基础上,百年通过科学决策提出“二五规划”总体发展目标:2016年实现当年盈利,并进入稳定盈利期,2019年实现“十年前十”,2022年实现总资产1000亿元。同时,制定了集团化发展的战略,目前已经布局好的开心保网站、壹佰金网站以及健康领域的爱立方健康,构成了这个战略的主体。
在保险新“国十条”出台后,重新定义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整个行业势必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获得资本助力之后,百年将加速推进市场开拓和研发创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前行的动力,确保企业获得持续稳健发展,力争提前实现二五规划。
行业专家认为,保险行业具备高成长性,在未来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将逐步成为支柱性力量,长期而言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正进入老龄化阶段,对养老、医疗保险的需求快速增长,保险公司将迎来“又一风口”。而雄厚的资本实力无疑是险企抢占这一风口的最大筹码。
- 深交所首只优先股成功发行 今日挂牌转让
- 原油产油大国市场争夺战难休 油价仍将继续探底
- 携程网订高铁车票默含20元保险 强行被保险
- 美联储有八成可能下周结束零利率 全球市场测试
- 人民币汇率连跌两日 中间价已跌至6.4关口
- 央行逆回购缩量 短期内降准概率上升
- 京津冀将实现保险通赔通付 推动区域监管标准一体
- 外汇储备降势未改 人民币贬值担忧难消
- 央行连续五个月增持黄金 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