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万亿存货现移动迷宫 217股占比过半亟待救援
2015-11-30 15:10:40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www.china1baogao.com/
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A股市场云集2780家上市公司,便视作经济的有效样本,至少能反映出企业的一些共性。它们的库存如何?或许可通过“存货”指标,对上市公司家底有所了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5年9月30日,上市公司存货合计7.54万亿元,2014年存货为6.47万亿。其中,房地产和建筑装饰行业存货量分别高达2.89万亿元和1.54万亿元,两个行业仅217家公司,存货占比近A股的六成。可见,化解产能过程中,上述行业将首当其冲。
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所长王小琪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化解产能过剩和去库存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不过,传统企业降低产能的同时,往往面临转产问题,但一时间人才和技术条件无法满足,加上政府利益导向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所以去库存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
上市公司存货摸底
对比数据不难看出,201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库存增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Wind数据显示,2010年底,A股公司库存总额3.37万亿,较上年增长36.16%;2014年底,库存总额虽然涨到6.47万亿,但增速已滑至10.04%。2015年以来,A股库存增速大幅反弹,前三季度增加1.07万亿元,较2014年全年增长16.49%。
值得关注的是,若四季度库存去化不理想,全年增速很可能达到20%以上。作为全社会企业的缩影,A股公司库存增速大幅反弹,局部代表了整个社会库存的现状,这或许是高层2015年提出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原因之一。
按申万划分的28个一级行业看,房地产(28943亿)、建筑装饰(15398亿)、化工(3308亿)、机械(2918亿)、采掘(2289亿)、钢铁(1940亿)和汽车(1876亿)等行业存货绝对值排名居前。
其中,房地产、建筑装饰类上市公司合计存货量高达4.43万亿,占A股市场的58.75%,上述行业样本公司数量仅217家,不足A股上市公司总量的8%,未来去库存的难度可见一斑。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家用电器、计算机、轻工制造和通信等消费品行业存货绝对值相对较低,多维持在600亿至700亿元。
从具体公司排名看,前二十几乎清一色属于建筑和地产类,中国建筑以4096亿元的存货金额居首,今年借壳金丰投资上市的绿地控股,及房企龙头万科A则分列二、三位。此外,保利地产、中国铁建等9家公司存货量均超千亿。
虽然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存货绝对值位居前列,但两家公司存货增速远低于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比较上述样本公司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存货金额已超2014年水平,唯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下降15%至17%。
地产公司库存高企
作为传统经济代表,房地产行业存货金额绝对值始终位居行业首位。
据统计,142家地产类上市公司存货2.89万亿元,占A股的38.32%,其中还未囊括中国建筑等部分涉及地产业务的公司。
中国建筑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业务范围较广,既包括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包括旗下中海地产主营的房地产,而中海地产拥有的部分土地储备等项目亦会计入上市公司报表,这使得公司存货金额相对较高。
“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入资金规模远高于其他行业,行业特点决定其存货金额绝对值较高。”深圳一位招商地产人士指出,目前房地产计入存货项目较多,包括房地产开发产品、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多方面。
以万科为例,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存货项总额为3330亿元,其中在建开发商品高达2120亿元,拟开发产品和已完工开发产品则分别为946亿元和231亿元。
又如保利地产,上半年,公司存货中的房地产开发成本一项账面价值高达1018亿元,包括在建开发产品、拟开发土地、已完工开发产品和待售的已租房产等项目。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存货金额与企业规模成正比,越大规模的企业意味着会拥有更多在建项目和拟开发项目。”上海某大型房地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商品房单位价值较高,促使房地产行业存货金额远高于其他行业。
据上述地产人士介绍,各家房地产企业去库存的动力毋庸置疑,这从各家公司花样繁多的创新式营销可看出。只是房地去库存并不只是企业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受到政策等方面影响。
对于房地产去库存的问题,并不应仅局限于加快商品房出售,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者联合金融机构、互联网等机构,寻求新的模式来消化库存。
- 硅谷创新落地华夏幸福 全球技术将助力中国产业升
- 一线城市“存量时代”:二手房将决定价格走向
- 齐享经济兴起 长租公寓等形式另类“去库存”
- 楼市“去库存”:6.86亿平方米房产或待售
- 35城楼市库存或需卖一年多 三线城库存近5年首
- 房地产政策发出调整信号 “冰封”多年或将迎春天
- 北京通州二手房价格涨幅明显减慢
- 上海外滩地王之争和解告终 实现双赢局面
- 任志强:去库存可能需放开政策 不限制购买第三套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