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知,有个国家项目在北京东南五环路内侧落地,仅接普通的工业用电就花去了7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占项目资金总额的12%以上,成为项目实施的一大包袱。在现代化都市的城区内,用电已如此便利,接电费用却如此高昂,实在不可理解。
此类问题并不鲜见。费用奇高的原因是,国家项目被当成了“唐僧肉”,但凡沾点边的各方,都想咬一口。于是,地方电力部门“借腿搓绳”,管道所经之处,都想“雁过拔毛”,就连一向沉寂、不知谁管的地下,仿佛也有手伸了出来。结果是,工程不断增资,成本日益加大,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法治中国,国家项目绝不应该是唐僧肉。一些地方出台了重大建设工程的稽查办法,从投资控制、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督,对那些借机搭车者加大问责。如果每一个国家项目后面都能有这样一根随时挥出的“金箍棒”,谁还敢来打“唐僧”的主意?
- 11月欧元区经济表现四年半以来最佳
- 外交部称中美两国与法国等各方为气候变化巴黎大会
- 供给侧增量调整不可偏废 增加有效供给推动消费升
- 再制造产业链调查:标准缺失下的小众尴尬
- 习近平: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国务院扩围营改增 生活性服务业有望先行落地
- 万亿元新消费计划加快 服务消费等六大领域将受益
- 十三五地方巡航新增速 全面小康时间表东快西慢
- 强厄尔尼诺影响我国气候 影响或将持续到明年春季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