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民众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养老保险处于“收大于支”的状态,运行情况良好。但是,从收支增速来看,养老保险支出的增速为18.4%,而收入的增速为11.9%,支出增速明显大于收入增速。假定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养老保险支付危机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因此,要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避免出现支付危机,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未雨绸缪,尽快建立起多道“防火墙”,努力夯实养老保险制度的根基。
首先,继续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持力度。目前,财政已成为养老保险“托底”的重要力量。事实上,如果剔除财政投入的话,我国的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现阶段就很难保持。但是,完全依靠财政兜底并非长久之策。这就有必要在进一步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支持力度的同时,不断推进全国统筹的改革进程,着力化解财政力量“独木难支”可能带来的风险。
其次,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号称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预备队”。随着财政投入数量的增加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提高,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将会稳步扩大,这将为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养老金支付危机提供坚强的后续保障。
再次,加快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步伐。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但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缺乏,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保基金面临着巨大的落实和执行困难。如果这一政策得到落实,以后平均每年将有超过万亿的资产充实社保。
此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虽然近些年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所扩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未加入养老保险,特别是在流动人口中覆盖率偏低,而且退保现象严重。因此,如果能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就能增加缴纳保险的人员基数,提高征缴金额。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目标,对保障养老保险支付体系的安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45家企业弃发500亿债券 违约加剧风险担忧
- 明确住房公积金的权利性质 推动制度改革
- 诺奖得主恩格尔:中国或将出现公司违约情况
- 美元指数冲刺100大关 美元王者归来金银双双下
- 10万亿地方国资证券化蓄势待发 沪苏粤成焦点
- 央行马骏:中国应从九方面发展绿色金融
- 央行开展100亿7天逆回购 较上周四缩量
- 央行副行长易纲:货币政策框架会更注重价格工具
- 人民币加入SDR倒计时 机构称入篮几无悬念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