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0月央行的双降及定向降准并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之后,我国当前的利率管制也正式放开。市场人士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微调,还是由“量”方面转向价格方面产生了疑问。
对此,易纲表示,“我们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一直是比较稳定的,未来价格工具的重要性或者说对全局的控制力都会进一步增强”。易纲还称,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要对中国的定位和未来的战略走向有总体的原则性把握,立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中国当前是全球第二大净债权国,不久后或将成为第一大净债权国。
实际上,在日前央行紧接着下调SLF利率之后,业内人士就表示,除了“结合当前流动性形势和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外,央行此举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探索利率走廊模式,完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正是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内容,是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的核心所在。
- 人民币加入SDR倒计时 机构称入篮几无悬念
- 民新指数双双回落 供给侧有效投入仍显不足
- 国家住房银行等待顶层设计 设立基本条件具备
- 10万亿国资证券化蓄势待发 上海广深等地值得关
- 美元汇率触百 人民币短期应无大幅贬值可能
- 德拉吉称货币政策或将尽可能长保持宽松
- 美联储加息预期转强致黄金5周连跌
- 人社部:正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 将适时公开征
- 外资机构:人民币入篮有助推动中国金融改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