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看来,近期打压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美国原油库存不断攀升;二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越来越浓重。
美国能源信息局11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周之前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420万桶至4.87亿桶。至此,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周上升,目前的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高出1.086亿桶。与此同时,上周美国日均原油产量仍在增加,升至918.5万桶。
石油输出国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称,全球原油库存目前升至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发达国家原油库存较5年均值高出2.1亿桶,已经超过了2009年年初金融危机以来累计的过剩原油库存。另外,近期多位美联储高官发表的讲话倾向于支持加息,市场预期认为,12月份升息可能性继续提高。这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剧。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运行在每桶四五十美元附近,与去年相比处于“腰斩”水平。而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认为,全球原油供过于求的态势可能仍将持续,油价在中期可能会保持在当前水平。
受全球经济疲弱和美元走强的影响,石油需求缺乏利好支撑;另一方面,欧佩克维持不减产政策,美国原油库存持续攀升,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得到延续。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或继续下挫。
今年美国出现暖冬现象,这削弱了取暖油的需求。短期来看,原油高库存的压力将继续影响国际油价。
其实在我看来,除了上述媒体经常分析到的因素外,一个未被提起到的因素是中国石油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其实中国每日平均进口石油650万桶,已经很接近美国的进口量。中国石油进口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我和华尔街基金的座谈中,发现他们十分关注中国原油战略储备进口的情况。巴黎暴恐事件从需求来看对油价是利空,但是如果有中东动荡的预期,短期又会形成对油价的支撑。11月国内地方炼油企业放开进口之后买了不少,但尽管11月的原油实货市场不错,在需求总量不振的情况下,不过只是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转换,对需求总量没有作用,目前看都是短期行为。中期看,还需消化过度储存,基本面油价仍然不振。
-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2020年天然气消费占比达1
- 年度煤炭订货合同将签订 煤价有望暂时企稳
- 国资民资携手走出去 一同探索海外矿业经营新模式
- 中国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即将登场
- 天然气新政实施当日 市场交易价格应声回落
- 天然气门站价二次下调将大大刺激市场需求
- 新能源汽车集中亮相于广州车展 新能源SUV将成
- 天然气分布式项目十二五仅建成1成 多数还处于停
- 京津冀散煤煤质超标较多 集中供热站煤质管控有待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