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把煤转化为油的技术契合我国富煤贫油的能源格局,有利于能源安全;另一方面,“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又让其颇具争议。
2008年前,油价一路走高,煤制油被寄予厚望,火了起来;但随后不久,投资风险大、技术需完善等因素又让有关部门紧急出招“制动”,提出不能“全面铺开”。
10多年的技术攻关、高额的投入,一度让人怀疑煤制油到底行不行;近两年,多个煤制油项目好不容易实现量产,偏偏又赶上油价下跌,所有煤制油企业都在亏损。
“如果国际油价长期维持在40多美元/桶,行业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一位煤制油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煤制油产业,该刹车制动还是加油提速?
手中有油,心中不慌
发展煤制油,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际原油进口话语权
“煤制油的战略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这一点我们很清楚。”神华煤制油项目负责人表示。煤制油就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包含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
要认识煤制油的战略意义,得先从我国“富煤贫油”的能源特征说起。石油资源缺乏,让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2014年,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当年生产量加上净进口量)超过5.18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0%。而截至2014年底,我国查明煤炭储量1.53万亿吨,开采量和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
“发展煤制油、补充油品缺口,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兖矿集团副总经理、未来能源公司总经理孙启文表示。
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我国每年上亿吨油品缺口,单靠煤制油几百万吨的年产量难以填补。还有人认为,当前世界局势较为稳定,对能源安全不必过于担心。
“虽然煤制油体量有限,但‘手中有油、心中不慌’,掌握了这项技术,有利于我国应对极端情况。”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会长张绍强表示,目前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话语权较弱,“今后可把拥有煤制油技术作为进口的议价筹码,提升谈判主动权。”
“油价高时,煤制油可盈利,可作为石油替代;油价低时,也有满足武器装备需求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负责人说,煤直接液化产品具有的大比重,高热值、高热容、高热安定性,低凝点、低硫、低氮、低芳烃等特性,是石油基柴油所不具备的。今年8月,神华与空军后勤部合作研发的煤基喷气燃料取得重大突破,这种燃料就有利于延长飞机续航时间、增加航程。
正因涉及能源安全,在技术路径上,煤制油企业大多选择了自主研发,以摆脱外国制约。兖矿榆林项目创造了34项专利,项目装备自主化率达到92%以上。神华集团也自主掌握了煤直接液化的全套工艺技术,并在美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
煤制油不再等同于污染
耗水量大、污水处理难、碳排放多等煤制油的先天短板,通过技术改进已逐步解决
如何与环境友好相处,是存在“先天缺陷”的煤制油必须作答的考卷。起步之初,煤制油就曾引来质疑:生产得大量耗水,富煤地区本就紧张的水资源能承受吗?碳约束愈发严苛,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怎么解决?在不同种类不可再生化石能源间转化,值不值,效率低不低?
弥补缺陷,最终要靠技术改进。煤制油企业最了解这一点。难得的是,近年终于取得突破:
——耗水量可以降低。
任何煤化工都离不开水,且需求巨大。神华项目初期,生产用水全部来自地下水,单吨油耗水设计值为10吨,后通过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已逐步降至5.8吨。这两年,他们又利用当地煤矿较多的特点,将采煤过程产生的矿井疏干水收集起来,净化后作为生产用水。今年8月,已实现了对地下水的完全替代。
- 前10月煤炭进口下降三成 煤炭产业正陷入困境
- 煤炭行业将进入寒冬 煤炭电商靠什么迎来春天
- 煤层气板块将迎十三五能源规划机遇
- 欧佩克减产无望 油价仍然存在下行压力
- 煤炭行业大萧条 老牌煤企将集体声讨中国神华
- 安徽探获华东地区单个最大煤矿 资源量达47亿吨
- 中国油气三交煤层气项目已获发改委批复
- 中国油气三交煤层气项目获批 年产高达5亿立方米
- 发改委原副主任:未来国际油价将继续下挫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