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番“惊喜”之前,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更让人“闹心”,连续8个月下降。根据央行数据,9月末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较上月下降7613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
此次外汇占款表现良好,是“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指出,这一方面在于国内证券市场的走稳,带来了国内信心的恢复和投资的趋稳;另一方面,美国加息预期重新恢复,美国股市立刻就有反映,欧洲也不景气,国际市场的这些波动让资金从中国大规模流失的情形告一段落。
不过,“仅仅一个月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外汇占款长期处于低位的趋势彻底被改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温来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暂时性的数据不一定能说明问题,不能就此下结论,需要再观察几个月。
尽管暂时性的数据还不能准确预示外汇占款的未来趋势,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张瑜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这是“经济寒风中的暖人消息”。那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的暂时性回暖,释放出怎样的信号,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意味着什么?
首先来看几组数据。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6亿元,9月份该数据为1.05万亿元;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767亿元,9月份该数据为1.3万亿。从1.05万亿到5136亿,从1.3万元到4767亿,两组数据的降幅高达50%左右。
再看外贸,据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9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8.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下降2%;进口8.47万亿元,下降15.2%
显然,国家刺激投资的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还有一些政府投资项目,虽然项目已经获批,但却迟迟没有开工,从侧面反映出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效果不佳,。温来成表示。
同时,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腰斩”,说明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有限,抑制融资需求,稳增长政策成效不足原因在于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
接下来,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温来成强调,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实体经济投放、刺激经济增长的大方向不应该变化,由于保增长任务繁重,需要引入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因此货币政策需要持续宽松。
虽然当前资金面处于相对宽松的局面,但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大方向,还是要采取一种中性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于释放流动性的进程,有可能是根据外汇占款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目标会有任何改变,相反货币政策在宽松的道路上走的一点都不会有犹豫,吴庆认为。
今年,央行多次调整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另外,央行在支持地方债券的发行上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将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纳入抵押品范围。
在温来成看来,这些都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另外,从央行对工具的运行上来讲,为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引导资金进入产业领域,央行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有不少政策可以运用,比如利率的调节等。
- 手机小额贷款兴起 大数据及征信成注主因
- 银监会等四部门提示“金融互助”高风险
- P2P监管或与银行存管立规 99%平台模式不合
- 黄金不再是避险资产 成华尔街最炒作工具
- 碳排放权跨区交易开市近一年 京冀碳汇交易逾7万
- IMF称人民币符合“可自由使用”纳入SDR只差
- 欧佩克石油出口价格自2009年以来首次跌破40
- 上市银行前三季度不良率飙升 农行最高已破2
- 互联网金融介入农业示范区金改 剑指农村贷款难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