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月9日),滴滴出行发布“代驾+”计划。
据了解,这一计划意在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代驾需求,未来将根据服务种类与服务时长来收取代驾费。
滴滴代驾事业部总经理付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国内代驾市场已存在多年,从酒后代驾到挖掘更多需求的代驾已不是新事物。眼下,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出行平台的发展,让代驾司机和车主双方的信息可以做到公开透明,这为满足用户的潜在代驾需求带来契机。
围绕场景和车主做加法
易观智库预测,今年我国代驾应用市场的交易规模有望达26.9亿元。另有统计显示,韩国人口不及我国的1/20,其代驾市场的年交易规模达250亿元。
从易观智库的预测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代驾服务的渗透率还很低。
面对国内代驾市场的潜力,近期e代驾与神州专车合作。而定位在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滴滴于7月底上线了代驾业务。
昨日,付强表示,虽然大多数用户会在夜间呼叫代驾服务,但日间的代驾市场正在被激活,并且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
据了解,滴滴“代驾+”计划将分期逐步推进。首期会推出“专属司机”,最快将于年底与用户见面,意在做到场景+,即在旅游代驾、上下班代驾、商务代驾等场景下,根据服务种类与服务时长来收取代驾费。此外是车主+,涉及代保养、陪练、代泊车等。
不过,目前国内八、九成的代驾需求仍来自酒后代驾。
对于推出上述计划的时间点,滴滴代驾产品总监龚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该平台在大量用户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代办汽车保养等存在潜在的用户需求。
付强补充说,国内代驾市场存在了很多年,酒后代驾转为代驾也并非新生事物,现在刚好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下“接受(这件事)最高的时间点”。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代驾的数据显示,仅有12%是女性用户。如何让代驾服务通过互联网渠道被更多人认可,对相关平台来说仍是一项需要时间检验的“课题”,或难在短期内改变行业现状。
激活更多需求考验服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秘书长张士立曾指出,代驾司机的规范化以及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等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代驾App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4》显示,代驾App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不完善、用户代驾使用习惯未养成及本地传统代驾服务的竞争。
代驾市场如何被“激活”?付强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用户主要的担心在于两点:一是陌生感,二是服务是否有保障。而有实力的大平台和机构,通过要求代驾司机必须持证上岗、行程信息有据可查,以及跟保险机构合作等措施,实际能完善从司机服务到平时呼叫的透明度,再到事后保障。
“补贴只是一种市场调节手段,产品赢得市场和用户还得是用户体验,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此外,谈到补贴和竞争问题,付强认为,在一个竞争领域里,如果有多个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良性竞争,除了能激起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也有利于服务升级。
- 外媒:中国降低汽车购置税 10月汽车销量回升
- 德媒称大众或将在美面临180亿美元罚款
- 中国和越南研究铁路项目 投资约44亿美元
- 车企前三季经销商难 业绩现冰火两重天
- 云桂铁路引入昆明枢纽重难点工程大石坝隧道贯通
- 财经观察:承认碳排放造假 大众自我救赎
- 中国船舶脱硫技术打破西方垄断
- 汽车经销商商会:互联网在对汽车业进行破坏性创新
- 行业协会致函交通部:不能放纵网络约租车砸饭碗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