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汽车来势汹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和环保的需要,智能化和新能源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汽车作为一种载体,其功能和属性也在发生改变。这些都为互联网汽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特斯拉这个当初汽车行业“门外汉”的成功为互联网企业造车提供了一个榜样。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合资设立了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双方以资本为纽带,连接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互联网汽车。
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另一巨头腾讯集团则与富士康集团、和谐汽车签订互联网汽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组成联合工作团队,腾讯负责提供互联网开放平台,富士康聚焦在高科技移动终端与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上,同时凭借和谐汽车在高端汽车营销及服务领域的积累,提出“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商业模式。
而风头最劲的乐视则在前不久宣布,其超级汽车开放的生态闭环已初步完成,并迎来了实质性落地。其首款样车“MuleCar”在美国研发中心已经完成实验,计划在明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同时,与阿斯顿·马丁合作的第一辆装有乐视车联网的阿斯顿·马丁车也将在2016的CES(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展出。
噱头还是真干?
传统汽车企业对信息技术会提升和改造汽车产业和产品普遍持认可态度,但对于互联网企业能否直接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却存在着不同意见。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奔驰、宝马、大众的全球最高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信息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的未来,甚至将汽车比喻成一台行动的手机。但这些企业坚持的是“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即互联网只是对传统产业起到提升和改造的作用,而不能直接越过传统的汽车行业。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日前就对互联网企业造车提出了异议。他表示,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正在步入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但互联网企业造车还只是一种概念,更多的是为了在资本市场有所斩获,而不是真正地进行投入创新。
李书福说,真正制造成熟可靠的汽车产品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研发周期也很长。互联网汽车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更不是搞电子商务。互联网汽车的前提是智能安全和完全电动化,目标是完全自动驾驶和高度人工智能。
“不看广告,看疗效”
作为一个新事物,互联网企业造车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个问题目前可能还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借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的一句话来回答。
吴卫表示,对互联网企业造车“不看广告,看疗效”。只要是实干,就应该鼓励,最后出成绩的肯定是干活的人,不是评论的人。大家有怀疑和质疑很正常,什么事都是干出来的,尤其是制造业,更是如此。有些东西可能能吹牛皮,但产业是吹不出来的。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认为,乐视汽车的生态模式不走捷径,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并打破了产业边界。“我们不仅真正在造车,而且还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生态,”贾跃亭说,“汽车的使命已经发生了变化,未来除了交通工具,汽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一种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生活场景。”
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丁磊表示,乐视超级汽车的首款“MuleCar”在美国研发中心已经完成实验,以此为基础打造的样车计划在2016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同时,随着产品研发的加速推进,乐视超级汽车的全球研发团队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已经超过700人,其中北美就有400余人。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说,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智能汽车的发展既需要汽车技术,同样需要互联网、IT技术的融入。智能汽车一定是车辆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大融合,无论是车联网还是网联车,未来的智能汽车就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车辆技术以及全新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大融合。
- 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 流通业寻求国际突破
- 新能源车设五年销量目标 自主车企冲刺70%份额
- 汽车售后规范文件初稿完成 O2O企业将加速整合
- 电动汽车充电桩标准出炉 国标呼之欲出
- 中国车企国际化程度降低 出口量持续三年大幅下滑
- 新能源业大锅饭模式将被打破 产业分化趋势明显
- 今年研究机构已三次下调中国汽车产量预期
- 中国新能源车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5年产量约2
- 滴滴快的“转正”将满月 开私家车专车司机仍被抓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