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电商:微店成重灾区
电商崛起后,网购食品成为消费者的习惯。不少卖家也将自制食品搬上了网店,但良莠不齐的商家却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淘宝公关表示,淘宝已建立准入机制,对进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有专业人员每天进行排查,并进行神秘买家抽检。发现问题时会联合工商局和品牌方进行处理。今后会配合食药监管部门的工作。
然而,大平台的收紧让商家“下海”做了微商,微店成为违规网售食品的重灾区。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微店上仍有自制腊肉、蛋糕等食品在售,某自制肉类商家坦言,开店前并未要求实名登记,自己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平台方也不查。
业内专家表示,微店开店成本极低,且无需实名验证,食药监局监管极为困难。对于平台方而言,商家入驻量是平台估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商家数量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在诚信理念和行政管理方面的短板为监管增加了困难,但依靠违规撑起市场规模,只会让企业难以走远。
网上订餐:逐步规范化
此外,网上订餐被北京市食药监局重点指出。北京市食药监局曾发布《网络订餐消费警示》称,目前网络订餐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还不规范,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建议消费者从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级较高的食品经营企业订购餐食。
资本寒冬的到来让外卖平台形成寡头竞争的局面,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也日趋规范。饿了么公关表示,饿了么已经有了一套食品经营者档案,并已启用餐饮从业者诚信扣分制,任何投诉经核实,商户即遭扣分,扣分到一定程度,商户将受到下调排名、限期关店整顿甚至永久下线等不同程度惩罚。
就在两周前,上海市食药监局也发布了同类提示,要求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加强自查。饿了么COO康嘉表示,上海对食品安全要求很严格,浦东区正在开展餐厅评级工作,饿了么与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目前正在与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合作。从趋势来看,外卖平台与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正逐步达成一致,未来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监管收紧:平台加强自查
网售食品相关法规接连出炉,证明了政府在加强对该领域的监管。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也发布《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加强抽检,建立召回机制,第三方平台应积极配合。
新食安法加强了对网售食品的限制。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许可证。
北京市食药监局对第三方平台的义务进行明确。第三方平台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食品经营者主体审查登记制度,严格审查入网食品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网络食品经营范围应与许可证核准的一致,并核对平台内的食品经营者档案,记录主体资质、地址、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发现平台内食品经营者存在违法行为,应及时发现、制止、报告和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
根据新食安法规定,第三方平台需承担连带责任。个人通过网络销售自产食用农产品未审查登记,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入网食品经营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 青青稞酒将在美上市销售 白酒走出去之路坎坷
- 不合国标奶粉绕道线上入华 直邮渠道监管缺失成主
- 培育农村电商 推动粮食产业化
- 饮料市场稳中求变,粗粮饮料风头正劲
- 食品企业打造新型农产品安全供应链
- 低价洋酒在华增加 国产葡萄酒产业深陷泥潭
- 粮食安全面临四大问题 专家呼吁出台粮食法
- 万元啤酒现身糖酒会 进口啤酒抢食国内市场
- WHO称加工肉制品致癌 中国肉类协会指其妄下定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