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规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决心有目共睹,8月28日,央行表示,已经依法注销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这是迄今首例《支付业务许可证》注销事件。
同时,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亦罕见就此事件在央行官网上回应释疑,强调对于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肆意损害消费者权益和破坏支付市场秩序、存在重大支付风险隐患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央行将“零容忍”。
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的支付工具推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个领域一些固有的问题逐渐暴露,新的风险隐患也相继产生。如客户备付金的权益保障问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中的违规问题、支付服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以及违反市场竞争规则、无序从事支付服务问题等。
从2011年5月央行向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公司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起,到2015年3月26日,已有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牌照。但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找不到盈利模式,并由此展开了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兑付危机的状况,交易欺诈等问题也广泛存在。
因此,加强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监管成为央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今年7月31日,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要建立统一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不同机构从事相同业务时遵循相同的规则,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支付服务市场稳定运行。目前业内普遍预计,经过修缮后的新规有望在年内颁布实施。
笔者认为,随着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场的监管日趋严格,未来企业被注销牌照资格的事情将不会是个案,拥有牌照的企业一定要做好准备,合规合法地开展业务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道。
- 国务院:总结沪港通经验 完善金融资产交易规则和
- 两项彩票审批不再报中央 互联网彩票板块大涨
- 全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迅猛 广州融资租赁企业两年增
- 多项重量级改革即将启动 投资市场或迎新热点
- 多家银行推进大事业部制改革 民生银行3年内完成
- 铁塔公司收购存量铁塔资产 利好设备商与光通信
- 49家上市公司入ST风险区 煤气化谋重组求保壳
- 三季报披露进入高峰 上市公司保壳战再次打响
- 9月外汇占款减少2641亿 资金外流压力减缓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