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雳指出,一方面体现证监会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的监管理念,也是证监会调整工作重心,通过落实法律责任的方式来杜绝证券欺诈尤其是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公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处罚案例,通过简明形象的表达,帮助投资者以一种情境化的方式理解规则红线、风险底线在哪里以及可能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增强投资者的守法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跟风炒作,不受内幕消息传言的蛊惑。
具体到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适用方面,郭雳强调,多部法律以及行政法规对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和处罚作出明确规定。
其中,《证券法》七十三条、七十六条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对此也作出明确规定,包括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卖了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股票,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构成内幕交易。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7月印发的《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指出,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主要包括基于身份、关系、职责、交易行为等对当事人知悉的认定和基于交易行为及知悉的情况对其“利用”内幕信息的认定两个层次。同时,证监会《关于内幕交易的认定指引》强调,要规范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工作,有效打击和防范内幕交易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
“加大对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行为的打击力度,是增强投资者信心、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必要举措。”郭雳表示,除了以案说法外,成立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这一做法也行之有效。投服中心通过公司形式,以中小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丰富中小投资者行权维权手段,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中小投资者赔偿救济渠道,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资本市场法治与司法救济等软实力水平。
郭雳建议,下一步可以考虑推动落实投资者民事赔偿责任。证监会公布的案例主要是行政处罚,更多是代表国家公权力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禁止和惩戒。接下来,在《证券法》修订时,可考虑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同民事诉讼、民事维权更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探索更好的救济机制,消除造成中小投资者维权难的制度障碍。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