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胜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热线:400-096-0053

三胜咨询 - 中国领先的投资咨询机构

·了解三胜的实力 ·丰富成功案例

三胜观察 | 名家观点 | 项目中心 | 产业政策 | 展会峰会 | 市场策略 | 理财消费 | 创业投资 | 三胜文库

企业排名 | 案例分析 | 军事视界 | 房产观澜 | 科技前沿 | 汽车沙龙 | 社会娱乐 | 健康养生 | 图片聚焦

邓海清:警惕激进去杠杆引发“踩踏式”债灾和金融风险

金融投资  2017-5-5 15:32:26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https://www.china1baogao.com/

  近期,随着银监会的频频发文,市场对于监管的担忧开始逐步加重,债券市场悲观情绪弥漫。再叠加,央行货币政策“锚”DR007的不断走高,以及5月初资金价格居高不下,4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已经近25BP,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创2015年8月以来最高。

  关于近期债市大幅走弱,海清FICC频道认为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高层统筹、“一行三会”全面严监管,是债市大跌的最核心因素。4月银监会监管文件密集出台,4月末舆论风向和市场情绪有所缓和,认为监管层不会过严以避免引发风险爆发,但5月以来的舆论风向再次变化,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表态,“监管全面趋严”成为政策基调。

  二是央行DR利率实质性加息,导致负债成本预期持续抬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锚的DR007,年初以来持续大幅走高近90BP,表明“央妈”的实质性紧货币已“悄然进行”,尽管央行近期没有调整OMO利率,但市场真实成交的利率持续走高,足以表明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态度;

  三是金融机构行为层面,银监会自查导致正常的委外业务难以开展。尽管前期媒体报道大行大规模赎回委外有夸大成分,但事实上银行赎回委外或到期不续作确实已经相当普遍,委外机构抛债持续加压债市,这也导致此轮债市调整现券调整幅度高于国债期货。

  海清FICC频道认为,需要警惕激进去杠杆导致“踩踏式”债灾和金融市场风险爆发,同时需要警惕经济复苏夭折的风险,建议去杠杆应当“软着陆”而非“硬着陆”:

  一是“全面严监管”+货币市场“实质性加息”,可能导致“踩踏式”债灾,其程度可能更甚于2016年12月,导致类似于2015年股灾的“去杠杆-价格下跌-去杠杆-……”循环,甚至引发发债企业的违约潮出现。

  二是2016年以来经济复苏强劲,但“全面严监管”可能导致复苏夭折,特别是债券发行大规模取消、非标融资受限,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正常的融资活动受到明显抑制,在存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软约束”的情况下,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将更为严重。

  三是建议“去杠杆”应当“软着陆”而非“硬着陆”,制定更为明确、可执行的监管标准,而不应当通过预期不明的“自查”来要求银行“讲政治”和自我监管,特别是应当明确正常委外业务的合法性,避免由于预期不明确导致的非理性和“踩踏式”债灾,防范由于“激进去杠杆”导致的金融系统风险爆发。

  一、监管预期变化是4月以来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

  2017年3月以来,郭树清履职银监会主席不久,便在银行业刮起了一阵加强金融监管的风暴,主要目标在于强化银行业风险管控、补上监管短板、加强金融去杠杆,其中“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十乱象”等文件对银行业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投资业务等进行专项治理整顿。银监会的频频发文,以及银监会发文的政策力度,远远超出了之前市场对政策层监管的预期,10年国债收益率4月初即开始大幅上行,前三周的上行幅度近25BP。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称“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惩处违规违法行为工作力度”。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开始密切关注委外赎回等事件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媒体对于监管趋严态度也有所变化,市场开始认为监管风向有所缓和,认为至少监管层不会允许“债灾”的二次爆发,这也导致10年国债收益率有所下行。

  但从市场调研来看,政治局强调监管协调之后,不少地方银监局开始进驻当地银行,督促商业银行进行自查,直接导致不少银行出现委外到期不续作,或者赎回委外的情形。

  5月4日,新华社发文《金融部门列出工作重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重申了对于监管的官方态度,那就是“一行三会监管全面趋严”。该文明确指出“目前,部分领域仍存在监管空白,急需补齐监管短板”,“银监会表示,将全面梳理银行业各类业务监管规制,尽快填补监管法规空白,补齐监管制度短板”,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各部门既要做到守土有责,又要统筹协调,形成全国一盘棋”等。

  市场对于监管政策预期的变化,是4月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脉络:(1)银监会监管显著超预期,股市、债市双杀→(2)监管层态度和媒体风向有所松动,市场预期监管“不会那么严”,股市、债市反弹→(3)监管层和媒体风向再度趋严,市场预期明显恶化,股票、债券、商品三杀。

  二、央妈DR加权利率实质性加息,货币收紧态度“不明显但很明确”

  近期,市场传言央行将提高OMO操作利率,同时传言提高MLF利率,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尽管央行什么利率都没调,但债市反而跌的更厉害。

  我们认为,观察央行态度,不只要看央妈说了什么,而更应当看央妈做了什么:即使OMO利率没有调整,但从DR加权成交利率走势看,央行已经进行了实质性加息。

  2017年以来,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利率DR007从年初的2.30左右水平,上行近90BP至近期3.20的水平,目前的DR利率甚至高于3月末。在6月末还没到的情况下,资金已经紧到现在这个程度,市场怎么可能乐观的起来!

  我们认为,DR007利率的大幅抬升,主要从两方面对债券市场产生影响:一是DR007是银行的资金成本,其利率的大幅上行,会直接推高银行购入国债的资金成本;二是DR007是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的盯住“锚”,具有较强的货币政策信号意义,DR007的持续走高反映出央行的收紧态度。

  第一,DR007作为银行间存款类机构的融入资金成本,其利率价格的大幅上行表明了银行资金成本的大幅提高,而银行是债券市场利率债的主要买入力量,银行资金成本的大幅提高,将大幅降低银行对利率债的需求,从而推高了10年国债收益率。

  第二,我们在此前多次指出过,DR007是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的货币政策盯住“锚”,具有较强的政策信号作用。因此,年初至今DR007利率的持续上行,反映出的是央行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持续性,且DR007利率的大幅度反映了央行的收紧力度之大。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将DR007持续走高解读成,央行在货币市场的持续收紧正是央行严监管意愿的体现,这正好符合一行三会的严监管“协调性”。

  三、银监会自查,监管预期不明确,委外“躺枪”

  近期,银监会严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地方银监局进驻银行督促银行自查,直接导致委外业务出现大幅萎缩。尽管年初央行就试图明确委外的合法性,但在没有具体监管指标的自查面前,银行人人自危,政治正确考量高于经济效益,委外扩张不仅不可能,甚至到期续作都成为难题。

  回顾2016年10月之前,债券市场经历了近3年的大牛市,该轮债市大牛市的主导逻辑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央行货币政策偏宽松,将资金利率固定在极低水平,投资者普遍采用拉长久期、加杠杆的方法来进行套息操作;二是商业银行采取“同业负债+委外投资”的方式,先是扩大资产负债表来扩大规模,再通过委外的方式来进入债市。因此,委外规模大幅扩张+加杠杆一致策略,对债券形成了庞大的需求,直接导致了债券市场“资产荒”、大牛市。

  目前来看,央行不断抬升了债券市场的资金成本,以及收紧货币市场流动性,使得债市杠杆处在不断的去化过程中,那么,委外将成为债市最后的一个强支撑力量。但是,近期银监会严监管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地方银监局进驻银行督促银行自查,直接导致委外业务出现大幅萎缩。

  具体来看,近期银监会大致出台了9部文件,其中,46号文提出“三套利”,主要对要求银行自查理财资金委外规模等;53号文提出“四不当”,要求银行着重检查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同样会影响委外规模;7号文提出弥补监管短板,要求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理财业务的监管,同样会利空委外业务。

  尽管此前央行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市场称为“大资管”意见)承认了委外的合法性,但银监会的自查并未对委外合法性以及规模指标给出明确态度,导致银行只能按照最严的标准——不做委外来执行,这导致委外市场已经接近冰封状态,受托机构的抛债导致现券调整压力更甚于国债期货,这也是这一轮债市下跌与2017年12月(当时期货跌幅远大于现货)明显不同的特征。

  四、“激进去杠杆”可能导致“踩踏式债灾”和经济复苏夭折

  目前来看,严监管全面增强,可能会存在发生“踩踏式”债灾的可能性;同时,“全面严监管”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夭折。

  关于“踩踏式债灾”的可能性:一方面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流动性,导致资金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年初至今,全市场R007资金成本已经上行13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上行40BP。如果,未来央行进一步维持高度紧张的货币市场流动性,那么债市的抛盘程度可能会加大。另一方面,随着银监会持续推进的自查和现场检查,将会使得之前巨量委外规模出现大幅下滑,委外的大幅萎缩会直接影响债市的需求,未来债市出现一致抛售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因此,如果未来严监管政策进一步走强,那么“踩踏式债灾”可能性不应忽视。

  关于严监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目前已经出现债券发行大规模取消、非标融资受限,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正常的融资活动受到明显抑制,在存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软约束”的情况下,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将更为严重。目前一级市场债券发行取消已经成为常态,仅4月就154只债券取消和推迟发行,涉及规模达到1406.63亿元,数量和规模已与今年第一季度相当。不难想象,再加上监管对非标的“围追堵截”,那么未来企业融资规模将会出现大幅的下滑。即使部分企业依然发行债券成功,但是其发行利率都已经较去年同期上行近一倍,高额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是极大的压制,企业经营生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无论是严监管可能导致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下滑,还是企业融资成本的大幅提高,都将意味着金融弱到经济弱的传导将不可避免,利空实体经济。从国债期货T1706与T1709的走势可以看出,近期T1706的跌幅远大于T1709,反映出监管引发了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

  此外,由于民营企业的融资诉求在整个金融都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存在“软约束”的情况下,严监管导致的金融条件恶化,最先受到伤害的一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杠杆程度是中国最低的,但在激进去杠杆中泥沙俱下,本不应去杠杆的民营企业将严重受损。

  海清FICC频道建议,“去杠杆”应当“软着陆”而非“硬着陆”,制定更为明确、可执行的监管标准,而不应当通过预期不明的“自查”来要求银行讲政治和自我监管,特别是明确正常委外业务的合法性,避免由于预期不明确导致的非理性和踩踏式债灾,防范由于“激进去杠杆”导致的金融系统风险爆发。

 

 

返回网站首页>>

责任编辑:S138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

铜板带材加工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分

铜板带其实就是对铜板和铜带的统称。铜板是指铜经过轧制的板材,轧制包括了热轧和冷轧。铜带是指厚度在0.06-1....[详细]

中国天然气行业现状分析:多元化发展趋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详细]

中国汽车培训行业市场分析(图表)

汽车培训是指汽车产业链中的企业通过外部咨询公司或者内部人员对员工的知识,技能等能力进行培训,以达到预期的工作绩...[详细]

我国科教玩具市场前景与投资风险分析(

中国科教玩具市场前景巨大,细分行业和重点区域存在巨大投资机会,进入科教玩具市场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战略综合规划,...[详细]

光伏太阳能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图)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详细]

冷链研究报告:行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冷链(coldchain)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经过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的生物制品和药品在经过收购、加工、灭菌...[详细]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96-0053(7*24小时) 客户服务专线:0755-25151558 22213881 22272131 22903580 22210820 传真:0755-28749841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0755-25151558 市场调研、营销策划:0755-22213881 IPO咨询专线:0755-22272131 客服邮箱:server@china1baogao.com

在线咨询QQ:1559444945 2786811657 2786123997 媒体合作、广告合作:0755-83970586 网站合作QQ:307333508 招聘邮箱:hr@china1baogao.com

Copyright © 2004-2018 www.China1baog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 三胜咨询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130264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