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社科院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执笔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数据让我们看得更直观。报告提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144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345亿,缺口高达1.18万亿元。鉴于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以及养老金的发放标准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也要进一步提高,虽然从中长期看,我们可以用生二胎,以及将要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来应对压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预计在不久将来,基金累计结余将会被耗尽。
因此,如何缓解基础养老金的缺口压力,确实现实地摆在面前。毕竟养老金事关广大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他们晚年的生活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足额领取养老金的基础上。
政府原来设想的一个思路是全国统筹。高达1万多亿的缺口指的是总量,但实际上,对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基础养老金并不存在缺口,像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北京、上海等地,不但没有缺口,还有结余,如果真正做到全国统筹,就可以把它们盈余的养老金来补充其他省区的缺口,这样就能大大缓解总量缺口。不过。中国的事情受制于地方主义的压力,用这种抽肥补瘦的方式势必会遭到这些经济发达省市的反对。所以到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省级统筹阶段,资金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基础养老金中央统收统支。那么,那些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养老金赤字的省份,将不得不越来越依赖财政补贴去弥补缺口。可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本来财政收入就有限,用财政补贴缺口,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养老金的缺口状况。
在此情况下,一种替代办法是建立中央调剂金,各省上交调剂金互济余缺。相对一步到位的中央统筹,建立中央调剂金是分步走,但此种办法也有一个缺憾,那些存在养老金缺口的省份不可能上交很多调剂金,要补充当期缺口,还需要中央注入资金,否则还是会发生支付危机。
从养老财富的积累来看,2015年,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13%,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7.9%的平均水平,各类养老保险余额占GDP的比例为12.06%,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82.80%。可见,我国养老保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换言之,如果我们要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就必须有一个较大的增长。但这笔钱不大可能来自企业和个人,因为企业和个人目前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企业只能降费而不能继续增费。也不能依靠投资,养老金的投资只能是稳健而非激进。
鉴于此,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养老金的支付缺口问题,目前来看,只能是减持国有股份,出售国有资产,指望国企多上交利润以充实社保基金也不是办法。因为利润的前提是企业要有利润,而除了少数垄断国企外,多数国企的利润不高,更有不少国企亏损。但出售国有股份可以。自上世纪90年代抓大放小的改革以来,虽然国企的效益总体不高,然而由于这么多年,国家注入了很多资源和政策扶持,国企的资产规模增速还是很快的,总体已经达到100万亿元之巨(指的是经营性国企)。可以将把那些效益不好,常年亏损的国企卖掉,出售的资产收入用来弥补养老金的亏空。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而言,这条路都走得通。国企本来是人民的企业,卖掉亏损国企,拿出一部分资产注入养老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理论上说得过去。从实际来看,减少国企数量,不但减轻国家负担,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一举两得。
眼下国企正在推进混改。国家应该借这此时机,拿出部分股权向民资和外资出售,一方面改善企业的治理,另一方面将出售的股权资本用于补充养老金,100万亿资产出售2万亿,对国企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