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已无上限的学区房单价,昔日“孟母”即便是砸锅卖铁,恐怕也未必能够迁入学区房。当然,“孟母”们买不起学区房,并不代表学区房价就毫无合理性。毕竟,任何价格的形成从来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学区房价格的背后,自然是一桩桩实打实的交易。只要有人愿买有人愿卖,有价有市的学区房价还真不敢说有太多水分。
不过,“天价”学区房的背后,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与普通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买不起学区房别想上好学校,这事儿不知要让多少当代“孟母”为之纠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门要求给热炒的“学区房”降温,也是考虑到了“孟母”们焦虑的心情。
不过,假如承认优质教育资源是稀缺品,那么优质学位面临激烈竞逐其实是在所难免的。相比于权力把持的学位分配机制,以“学区房”竞价的方式决定学位归属,至少不会更不公平。而学区房价格更高,也并非独此一家的中国特色。其实,美国的学区房同样价格高企,优质学区房高出普通学区房1.5至2倍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放眼国内,一边是房地产投资仍然较热,一边则是“孟母”情结源远流长,这些因素叠加而成的“学区房”价格,自然是高处不胜寒。当然,“孟母”情结本没错,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这还不能成为“天价”学区房存在即合理的充分理由。优质学区的物业溢价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量级,“学区房”只涨不跌的理念,也同样值得投资者警惕。
除了房价本身的调整风险之外,教育部门大学区制调整,极有可能深度影响学区房的未来走势。而面对“天价”学区房的愈演愈烈,如何不让优质教育成为奢侈品,不仅关乎教育公平,同样事关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link@china1baogao.com)、可电话(0755-28749841)。